一种喷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0189发布日期:2023-08-03 20:5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产过程装备,特别涉及一种喷淋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现行方式中,喷淋式换热器的主要优势在于用水量少,在相同的情况下,消耗水量比沉浸式换热器几乎要少一半;而现有技术中,喷淋式换热器的问题在于蛇型管的布置方式导致内部淋水结构过于复杂,长时间使用影响换热效果,也不便于维护,另外对于换热时空气与喷淋水的疏导依赖工作环境,没有有效的疏导方式,主要原因仍然是内部部件配置空间导致。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发明申请,申请号cn201110337629.1,名称为一种改进的喷淋式换热器,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喷淋式换热器是由水槽、进水管、出水管、直管管路、弯管、循环泵、控制阀、喷淋板面构成的;该技术方案同样存在内部部件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而且配置过于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喷淋式换热器内部空间配置部件复杂影响换热和疏导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喷淋式换热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喷淋式换热器,其包括:

4、蛇型管,所述蛇型管具有上管段和下管段,还包括:

5、多个淋水支架结构,每个淋水支架结构布置在所述下管段的下方,且所述淋水支架结构能够支撑所述下管段;

6、多个淋水支架结构在壳体的两侧形成导流空间,所述壳体的上开设有导流进口和导流出口;以及

7、设置在所述淋水支架结构上的淋水结构,所述淋水结构包括一高位溢流管。

8、可选择地,所述淋水结构包括:

9、槽型部,其构造出布水空间,所述槽型部的宽度大于

10、所述蛇型管的直径;

11、所述槽型部底部开设有淋水孔;以及

12、设置在所述槽型部内部的多个内支撑架。

13、可选择地,所述内支撑架包括:

14、支撑体,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引流孔。

15、可选择地,每个所述槽型部内连接一个所述高位溢流管,所述高位溢流管与一个所述淋水孔连通;

16、所述高位溢流管的高度高于所述槽型部的底面。

17、可选择地,所述槽型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槽型部,所述第二槽型部的高度小于所述槽型部的高度;

18、所述第二槽型部的上开设有淋水孔。

19、可选择地,还包括有:

20、导流框架,每个所述第二槽型部相邻壳体的一侧连接有所述导流框架;

21、所述导流框架包括呈方形的框架体和连接所述框架体角断点的x型筋部;

22、所述导流框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23、可选择地,包括一个淋水支架结构布置在所述蛇型管的首端的上管段的下方;

24、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水箱,以及连通水箱且连接至所述壳体内的喷淋管。

25、可选择地,所述导流出口位于壳体的顶部,且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连接在一负压风机的进口端;

26、所述导流进口连接在所述壳体侧壁上。

27、可选择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池

28、可选择地,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支座。

2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30、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精简内部配置,进一步降低附属部件对于换热效果的影响,并且具有淋水过量的保护机制,具体为通过高位溢流疏导多余淋水,另外,结合负压疏导保证在水汽过量或者过饱和时有效被疏导,降低对于换热效果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喷淋式换热器,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水结构(30)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架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槽型部(11)内连接一个所述高位溢流管(31),所述高位溢流管(31)与一个所述淋水孔(12)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部(1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槽型部(22),所述第二槽型部(22)的高度小于所述槽型部(11)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淋水支架结构(10)布置在所述蛇型管(1)的首端的上管段(2)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出口(103)位于壳体(20)的顶部,且连接有负压管(41),所述负压管(41)连接在一负压风机(42)的进口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池(5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的下方设置有支座(6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生产过程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淋式换热器,多个淋水支架结构,每个淋水支架结构布置在下管段的下方,且淋水支架结构能够支撑下管段;多个淋水支架结构在壳体的两侧形成导流空间,壳体的上开设有导流进口和导流出口;以及设置在淋水支架结构上的淋水结构,淋水结构包括一高位溢流管,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精简内部配置,进一步降低附属部件对于换热效果的影响,并且具有淋水过量的保护机制。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陈新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市拓宇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