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08792发布日期:2023-10-02 01:4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粉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煤粉加工,具体涉及一种煤粉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1、煤粉是现代工业体系中常用的能源之一,烘干机是煤粉制备过程中的重要设备,烘干机的结构影响烘干煤粉的产量和烘干效果。

2、现有的煤粉烘干设备包括有立式烘干机,立式烘干机有着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故障率低的特点,在煤粉烘干领域最为常用,现有的立式烘干机采用上进料下进气的方式,即潮湿的煤粉从设备上方进入,由重力的作用下向设备底部运动,设备内部设有搅拌杆进行搅拌,加热的气体从设备下方进入,由于空气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因此从下方进入的热气体会往设备上方移动,并且会将潮湿煤粉中的水分蒸发,达到烘干的目的。

3、但上述的烘干方式存在有煤粉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即热气体仅从下方进入,在经过下方的煤粉到达上方时,温度已然降低且湿度增加,从而导致位于上方的煤粉烘干效率变低,以至于整个设备的烘干效果下降,因此,需要改善烘干机进气的方式,提高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粉烘干装置,通过改善烘干机进气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上方煤粉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3、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壳体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朝下,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辊,所述旋转辊周围围绕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呈螺旋状围绕在旋转辊上,所述壳体上方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通至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至壳体内,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壳体内气体排出的出气口,所述旋转辊中间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用于将气体引入第一空腔的引气装置,每个所述搅拌杆为圆柱形,切均固定连接在旋转辊上,每个所述搅拌杆均开设有排气孔,每个所述排气孔均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用于将气体排出的排气模块。

6、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辊旋转,用于搅拌煤粉,使之充分与热空气接触,提高烘干效率,热空气从进气口进入,通过导气装置进入旋转辊中间的第一空腔,再由搅拌杆上的多个排气口排出,将热空气均匀地排入煤粉当中。

7、进一步地,所述引气装置包括引气道,所述引气道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口,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旋转辊的下方,所述连接管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引气道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旋转辊在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引气口,所述引气口与第一空腔连通。热空气从进气口进入,通过引气道进入到连接管内的第二空腔,从旋转辊上的引气口进入第一空腔内。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呈碗状,即下端封闭上端开口,连接管包裹着旋转辊的底端,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向旋转辊弯折,所述旋转辊在连接管上端弯折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弯折后进入滑槽当中,所述连接管的下方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旋转辊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减轻连接管与旋转辊之间的摩擦力的滚珠,每个所述滚珠均转动连接在连接管的上端。

9、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模块包括在每个所述搅拌杆均开设的排气孔,每个所述搅拌杆为圆柱形,且均固定连接在旋转辊上,每个所述排气孔均与第一空腔连通。

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排气孔均朝下均匀分布,为了防止煤粉从排气孔中流入第一空腔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设有气管,所述气管与进气口连通,所述气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沿着壳体呈螺旋分布,每个所述出气孔均设有阻挡装置。热空气一部分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气管,再从每个所述出气孔流出,使得位于设备上端在壳体一侧的煤粉也能受到较高的温度,提高烘干效率,阻挡装置用于防止煤粉进入气管。

12、进一步地,所述阻挡装置包括筛网,所述筛网的目数大于625目。煤粉的直径范围为20-50μm,625目的筛网直径为20μm,因此需要625目以上的筛网即可满足防止煤粉进入气管的要求。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旋转辊里面的第一空腔和在搅拌杆上的引气口,将热空气从第一空腔通过引气口从搅拌杆上排出,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壳体内螺旋分布的出气口,使得壳体内的各个方向上的煤粉都能均匀受热,本方案总体通过改善烘干机进气的方式,从现有的下方出气改善为侧方出气,使得设备内的煤粉受热均匀,提高了烘干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位于壳体(1)顶部,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朝下,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辊(3),所述旋转辊(3)周围围绕有搅拌杆(4),所述搅拌杆(4)呈螺旋状围绕在旋转辊(3)上,所述壳体(1)上方开设有进料口(5),所述进料口(5)连通至壳体(1)内部,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进气口(7),所述进气口(7)连通至壳体(1)内,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壳体内气体排出的出气口(14),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辊(3)中间设有第一空腔(301),所述第一空腔(301)底部设有用于将气体引入第一空腔(301)的引气装置(8),所述第一空腔(301)内设有用于将气体排出的排气模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装置(8)包括引气道(801),所述引气道(801)的一端连通至进气口(7),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管(802),所述连接管(802)套设在所述旋转辊(3)的下方,所述连接管(802)内部设有第二空腔(803),所述引气道(801)与第二空腔(803)连通,所述旋转辊(3)在第二空腔(803)内设置有多个引气口(804),所述引气口(804)与第一空腔(30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802)呈碗状,包裹着旋转辊(3)的底端,所述连接管(802)的上端向旋转辊(3)弯折,所述旋转辊(3)在连接管(802)上端弯折位置开设有滑槽(302),所述连接管(802)的上端弯折后进入滑槽(302)当中,所述连接管(802)的下方与壳体(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802)与旋转辊(3)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减轻连接管(802)与旋转辊(3)之间的摩擦力的滚珠(303),每个所述滚珠(303)均转动连接在连接管(802)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模块(9)包括在每个所述搅拌杆(4)均开设的排气孔(901),每个所述搅拌杆(4)为圆柱形,且均固定连接在旋转辊(3)上,每个所述排气孔(901)均与第一空腔(30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气孔(901)均朝下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设有气管(10),所述气管(10)与进气口(7)连通,所述气管(10)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1),所述出气孔(11)沿着壳体(1)呈螺旋分布,每个所述出气孔(11)均设有阻挡装置(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12)包括筛网(13),所述筛网(13)的目数大于625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煤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粉烘干装置,包括壳体,驱动电机,旋转辊,搅拌杆,进料口,出料口,进气口,出气口,所述旋转辊中间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设有用于将气体引入第一空腔的引气装置,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用于将气体排出的排气模块。本技术通过在旋转辊里面的第一空腔和在搅拌杆上的引气口,将热空气从第一空腔通过引气口从搅拌杆上排出,除此之外,本技术还通过在壳体内螺旋分布的出气口,使得壳体内的各个方向上的煤粉都能均匀受热,本方案总体通过改善烘干机进气的方式,从现有的下方出气改善为侧方出气,使得设备内的煤粉受热均匀,提高了烘干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春,吕维枢,林斌志,陈黄萍,巫敏敏,何建华,廖喜玲,冯子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武宣华恒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