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9510发布日期:2023-04-26 16:2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属于淬火液冷却。


背景技术:

1、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2、在机械制造业领域,可用于各种淬火液冷却,淬火液作为热媒自热介质进口进入板式换热器,并自热介质出口从板式换热器排出,冷却水经冷侧进口进入板式换热器,并自冷侧出口从板式换热器排出,淬火液与冷却液在板式换热器中通过热交换,完成对淬火液冷却。

3、专利号为cn201910420344.0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热处理淬火液冷却系统,本发明包括:水箱、换热器、进水管,以及排水管;所述水箱内的顶部安装有过滤箱,该过滤箱为密闭的容腔结构,该容腔结构的侧壁为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所述进水管具有进水口,该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底部。本发明通过过滤网制成的过滤箱,将淬火液中的清水过滤后导入换热器,降低温度后再排入水箱中,不仅起到了降低淬火液温度的效果,也不改变淬火液的成分,且不损坏换热器。

4、上述专利虽然是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对淬火液冷却,但目前板式换热器结构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

5、1、板式换热器的前固定夹板为实心金属板,热媒传递至前固定夹板的热量较少,前固定夹板散热不明显,甚至不具有散热功能;

6、2、板式换热器的余热直接用于加热冷却水,却不能对板式换热器所在空间内进行加热,功能单一。

7、亟待一种板式换热器,由于循环管道一端与热介质进口连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连接,热媒在循环管道中流动,将热量传递给前固定夹板,对前固定夹板进行加热,前固定夹板传导的热量通过散热鳍片组件释放到空气中,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热媒(淬火液)散热冷却,同时也可对换热器所在空间进行加热,满足房间温升的需求,有较为明显的节能减排的效果,解决了供暖系统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由于循环管道一端与热介质进口连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连接,热媒在循环管道中流动,将热量传递给前固定夹板,对前固定夹板进行加热,前固定夹板传导的热量通过散热鳍片组件释放到空气中,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热媒(淬火液)散热冷却,同时也可对换热器所在空间进行加热,满足房间温升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固定夹板、后固定夹板和夹持在前固定夹板和后固定夹板之间的板式换热器主体,所述板式换热器主体上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冷侧进口、冷侧出口,所述前固定夹板和后固定夹板的底部均设置有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夹板内设置有循环管道,该循环管道的上端连通至热介质进口,所述循环管道的下端连通至热介质出口,所述前固定夹板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鳍片组件。

3、由于循环管道一端与热介质进口连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连接,热媒在循环管道中流动,将热量传递给前固定夹板,对前固定夹板进行加热,前固定夹板传导的热量通过散热鳍片组件释放到空气中,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热媒(淬火液)散热冷却,同时也可对换热器所在空间进行加热,满足房间温升的需求。

4、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道包括沟槽,所述沟槽连续迂回地设置在所述前固定夹板的外侧面上,沟槽槽深0.8-1.5cm,且所述沟槽的起始端和末端设置在所述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处,分别与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连通,所述沟槽的槽口上覆盖有覆盖条,所述沟槽与覆盖条等长设置,且路径一直,且覆盖条焊接在槽口上,沟槽槽底与覆盖条之间形成密闭管道,管道截面为矩形,长为0.5-1.2cm,宽为0.5-1.2cm,覆盖条的上表面与前固定夹板的表面平齐,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冷侧进口、冷侧出口分别焊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端部为连接法兰。

5、沟槽是通过铣床加工出来的,覆盖条直接焊接在沟槽的槽口处,沟槽槽底与覆盖条之间形成密闭管道,且所述沟槽的起始端和末端设置在所述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处,分别与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连通,使得循环管道一端与热介质进口连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连接,热媒在循环管道中流动,将热量传递给前固定夹板。

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鳍片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前固定夹板的表面,所述安装板的外侧面上均布有鳍片,安装板贴合在前固定夹板的表面即可,通过螺栓安装,安装较为方便,鳍片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鳍片组件的外侧具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四角分别安装有一风扇支撑柱,四个风扇支撑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座在安装板的四角,散热风扇通过风扇支撑柱进行安装,安装较为方便,散热风扇用于直吹鳍片,加快空气流动,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果。

8、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道的流量为热介质进口流量的1/8-1/12,并不作为主散热部件,只是进一步辅助换热器对热介质降温。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由于循环管道一端与热介质进口连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连接,热媒在循环管道中流动,将热量传递给前固定夹板,对前固定夹板进行加热,前固定夹板传导的热量通过散热鳍片组件释放到空气中,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热媒的(淬火液)散热冷却,同时也可对换热器所在空间进行加热,满足房间温升的需求,有较为明显的节能减排的效果,解决了供暖系统的环境污染问题。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沟槽是通过铣床加工出来的,覆盖条直接焊接在沟槽的槽口处,沟槽槽底与覆盖条之间形成密闭管道,且所述沟槽的起始端和末端设置在所述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处,分别与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连通,使得循环管道一端与热介质进口连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连接,热媒在循环管道中流动,将热量传递给前固定夹板。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所述散热鳍片组件的外侧具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四角分别安装有一风扇支撑柱,四个风扇支撑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座在安装板的四角,散热风扇通过风扇支撑柱进行安装,安装较为方便,散热风扇用于直吹鳍片,加快空气流动,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固定夹板、后固定夹板和夹持在前固定夹板和后固定夹板之间的板式换热器主体,所述板式换热器主体上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冷侧进口、冷侧出口,所述前固定夹板和后固定夹板的底部均设置有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夹板内设置有循环管道,该循环管道的上端连通至热介质进口,所述循环管道的下端连通至热介质出口,所述前固定夹板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鳍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包括沟槽,所述沟槽连续迂回地设置在所述前固定夹板的外侧面上,且所述沟槽的起始端和末端设置在所述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处,分别与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连通,所述沟槽的槽口上覆盖有覆盖条,所述沟槽与覆盖条等长设置,且路径一直,且覆盖条焊接在槽口上,沟槽槽底与覆盖条之间形成密闭管道,覆盖条的上表面与前固定夹板的表面平齐,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冷侧进口、冷侧出口分别焊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端部为连接法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前固定夹板的表面,所述安装板的外侧面上均布有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件的外侧具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四角分别安装有一风扇支撑柱,四个风扇支撑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座在安装板的四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属于淬火液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前固定夹板、后固定夹板和夹持在前固定夹板和后固定夹板之间的板式换热器主体,所述板式换热器主体上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冷侧进口、冷侧出口,所述前固定夹板和后固定夹板的底部均设置有地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夹板内设置有循环管道。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热媒(淬火液)的散热冷却,同时也可对换热器所在空间进行加热,满足房间温升的需求,有较为明显的节能减排的效果,解决了供暖系统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高学峰,孙冉冉,高晓雪,王学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众诚联创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