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8767发布日期:2023-08-20 17:2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1、现有壁挂式空调其出风口通常设置在空调前侧,其出风口上设置有可活动的导风板,该导风板通常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绕水平轴线进行转动,其活动范围有限,出风方向主要为水平出风。这导致在空调开启制冷时,由于导风板水平出风且冷风下沉,使得冷风直吹用户头部,用户体感较差。此外,在空调开启制热时,由于空调水平送风且导风板活动范围有限,导致热风无法到达用户脚部,舒适性较差。现有空调只能单向出风,用户体验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器室内机,可向上出风,避免冷风直吹用户头部,用户使用体验好。

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且向前贯穿所述壳体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

3、所述风道具有送风风道段和用于出风的上扬风道段。

4、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与所述送风风道段的上表面连接位置处为所述风道的上表面的最低位置处。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与所述送风风道段的下表面连接位置处为所述风道的下表面的最低位置处。

5、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的后端处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的后端的前上方,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的后端处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的前端的后上方。

6、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的部分区段或全部区段为第一圆弧面。

7、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

8、所述第一导风板可动地设置,以至少具有阻碍气流从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关闭位置和引导气流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打开位置。

9、所述风道的下表面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配置成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位置处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与所述风道的下表面的相应位置处圆滑过度。

10、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水平设置的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的蜗壳和蜗舌用于限定出所述风道。所述蜗舌处于所述蜗壳的上侧,通过第二圆弧面平滑过度连接所述壳体的前表面和所述蜗舌。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为同一圆弧面,或者所述第一圆弧面为所述第二圆弧面的部分。

11、可选地,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的前端处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的前端的正上方。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可绕水平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上扬风道段内,所述第一导风板在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处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的下端,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端处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的后上方。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轴线处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中部。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可绕水平轴线旋转,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临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端。

15、可选地,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的前端的切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为第三圆弧面。

16、可选地,还包括热交换器,

17、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热交换器处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贯流风机的风轮之间。

18、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贯流风机的叶轮之间还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19、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中,通过设置上扬风道段并连接第一出风口,并将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成圆弧面,使得在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时,冷风沿上扬风道段的上下两个弧形面向上流出第一出风口。实现了冷风上扬的效果,避免冷风直吹用户头部,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中,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的下表面设置第二出风口,并设置可同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以控制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开启与关闭。在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或制热时,控制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同时开启,使得空调器室内机可吹出环绕型冷风或热风,有利于室内空气换热,提升舒适性。

2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且向前贯穿所述壳体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设置的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的蜗壳和蜗舌用于限定出所述风道;所述蜗舌处于所述蜗壳的上侧,通过第二圆弧面平滑过度连接所述壳体的前表面和所述蜗舌;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面为同一圆弧面,或者所述第一圆弧面为所述第二圆弧面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的前端处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的前端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可绕水平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上扬风道段内,所述第一导风板在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处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的下端,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端处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端的后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轴线处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可绕水平轴线旋转,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临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的前端的切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所述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为第三圆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贯流风机的叶轮之间还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且向前贯穿壳体的风道,风道的出风口为第一出风口。该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导风板。风道具有送风风道段和用于出风的上扬风道段。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与送风风道段的上表面连接位置处为风道的上表面的最低位置处。上扬风道段的下表面与送风风道段的下表面连接位置处为风道的下表面的最低位置处。上扬风道段的上表面的部分区段或全部区段为第一圆弧面。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实现了冷风上扬的效果,避免冷风直吹用户头部,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宝,王永涛,李英舒,殷乐,黄满良,任效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