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9232发布日期:2023-05-14 13:4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通常包括壳体和底座,壳体通过螺栓连接于底座,连接工序较多,装配麻烦,而且,由于壳体的体积较大,壳体在存储或者运输时占用空间都较大,不仅不便于运输,而且易导致外壳碰撞发生变形,另外,若壳体的某一部位出现破损或者瑕疵,就需要替换整个外壳,不仅不方便对外壳进行维修或者更换,而且维修产生的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该窗式空调器具有便于运输、装配简单和方便维修等优点。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底座;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顶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壳体具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通过所述风机的运转,将室内气体从所述室内进风口引导至所述壳体内,并经过所述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所述换热气流从所述室内出风口引导回室内。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具有便于运输、装配简单和方便维修等优点。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连接框架,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所述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上端的外侧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板的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上端的上侧面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连接框架,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所述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上端的外侧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上端的上侧面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框架包括第一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横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连接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外侧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板的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侧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框架包括第三竖杆、第二横杆和第四竖杆,所述第三竖杆和所述第四竖杆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横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连接且另一个与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外侧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板的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侧面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止抵于所述第一竖杆的背向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竖杆的背向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止抵于所述第三竖杆的背向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四竖杆的背向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一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和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平齐;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和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平齐;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平齐。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横杆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竖直段可拆卸连接且止抵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侧边且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所述顶板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段可拆卸地连接且止抵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上侧面;所述第二横杆包括第二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段可拆卸连接且止抵于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侧边且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所述顶板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段可拆卸地连接且止抵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上侧面。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卡扣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设有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扣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卡槽配合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或,所述顶板的所述相对两侧设有第二卡槽和第二卡扣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设有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扣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卡槽配合于所述第二卡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连通,所述第一子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二子槽的槽宽;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的每一个包括定位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槽的槽宽且不大于所述第一子槽的槽宽,所述定位部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子槽的槽宽;其中,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卡接部先插入所述第一子槽,再将所述卡接部滑动至所述第二子槽,所述定位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子槽的侧壁。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的第一卡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二竖直段的第一卡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为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卡槽设于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的第二卡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二水平段的第二卡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二卡扣为与多个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的多个。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翻边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折弯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翻边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顶板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翻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翻边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翻边的上端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包括第一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横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连接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外侧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板的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侧面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止抵于所述第一竖杆的背向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竖杆的背向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和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平齐;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竖直段可拆卸连接且止抵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侧边且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所述顶板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段可拆卸地连接且止抵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上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卡扣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设有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扣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卡槽配合于所述第一卡扣;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连通,所述第一子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二子槽的槽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的第一卡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二竖直段的第一卡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为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的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折弯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翻边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包括:底座;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顶板,第一侧板的下端与底座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第二侧板的下端与底座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第一侧板的上端与顶板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第二侧板的上端与顶板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壳体具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换热器,安装于壳体内;风机,安装于壳体内,通过风机的运转,将室内气体从室内进风口引导至壳体内,并经过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换热气流从室内出风口引导回室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具有便于运输、装配简单和方便维修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江,袁德创,梁智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