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坩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7183发布日期:2023-08-18 04:4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坩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高温炉用工装,特别涉及一种坩埚组件。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简称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oled发光材料作为oled显示技术的核心,因高性能、低能耗、响应快速、超薄、柔性显示等优点,正从液晶显示器(lcd)手中夺取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2、oled发光材料是一种随着时间流逝亮度会递减的材料,特别是蓝色发光材料的寿命相较于红色发光材料和绿色发光材料衰减速度更快。oled发光材料中元素杂质的检测十分必要,如有机发光层由于制造中的元素污染很可能成为电子、空穴再结合的中心或淬灭中心,导致亮度衰退,从而使得发光效率下降。氯离子作为淬灭剂对磷光有很强的淬灭作用,会导致高电流密度下磷光器件的寿命快速下降。光的亮度或强度取决于有机发光材料的性能,有机发光材料中较高含量的卤素会严重影响制成器件的寿命,因此,测试oled发光材料中的卤素含量将对屏体厂商的材料筛选和量产工艺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3、目前,测试oled发光材料中卤素的方法主要为燃烧炉-离子色谱法(mcic)和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其中,在采用氧弹燃烧法做样品前处理时,先将粉末材料加热成熔融状态,然后装入氧弹燃烧装置并点火燃烧,最后用吸收液吸收,在定容过滤后用离子色谱仪测试卤素的含量。

4、在产品前处理的过程中,使用坩埚承装样品,并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样品熔融状态,再冷却至室温。可是,坩埚内的oled发光材料是质量很轻的粉末状态,坩埚的开口敞开设置,容易导致粉末样品在转运和进入马弗炉做样品熔融时飞溅出来,造成样品损失和测试结果不准确;而且,实验室工作人员通常采用自然冷却方式或强制风冷方式来对坩埚及其内部的材料进行冷却,可是,整体冷却效果低,所需的冷却时间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坩埚组件,不仅能防止oled发光材料飞溅出来,而且,能加快样品受热熔融速度和冷却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坩埚组件,包括坩埚本体、坩埚盖和坩埚架,所述坩埚盖能盖合于所述坩埚本体;所述坩埚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坩埚架包括支撑座、底座和支腿,所述支撑座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坩埚本体能卡设于所述通孔,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支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密封盖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纳凹槽,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底座可拆连接,且所述容纳凹槽和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共同限定出密封腔,所述密封盖设有均与所述容纳凹槽连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

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将粉末样品加入至坩埚本体中,并将坩埚盖盖合于坩埚本体,以防止粉末样品在转运过程和送入马弗炉加热过程中飞溅,从而避免因粉末样品损失而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在加热时,由于支撑座通过支腿连接于底座,而坩埚本体稳定置于支撑座的通孔内,使得坩埚本体处于悬空状态,增大坩埚本体的受热面积,从而加快坩埚本体内的粉末样品受热熔融速度,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在冷却时,将密封盖盖合于底座,令坩埚本体和坩埚盖位于密封腔内,通过将低温氮气经进气孔通过密封腔内,以对坩埚本体进行快速冷却,由于坩埚本体处于悬空状态,可增加坩埚本体的受冷面积,从而进一步加快坩埚本体的冷却速度,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坩埚本体和所述坩埚盖均为呈透明的石英制件。如此设置,有利于工作人员在样品加热过程中直观、实时观察粉末样品的状态,为实验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坩埚盖设有把手。如此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把手施力,将坩埚盖取放于坩埚本体上。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坩埚盖与所述坩埚本体可拆连接。如此设置,促使坩埚盖能与坩埚本体连接固定,保证坩埚本体的内部密封性,有利于粉末样品更快地受热熔融;而且,在设置把手的情况下,方便在高温时使用镊子夹住把手以将坩埚本体从马弗炉中取出。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坩埚本体的上部设有卡凸块,所述卡凸块设有多个且圆周设在所述坩埚本体的外壁面,所述坩埚盖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旋转卡槽,所述卡凸块与所述旋转卡槽旋转卡扣连接。如此设置,在坩埚盖置于坩埚本体上后,通过转动方式能快速轻易地驱使卡凸块和旋转卡槽发生卡扣连接,从而令坩埚盖和坩埚本体连接固定;而卡凸块和旋转卡槽均设置多个,使得坩埚盖在被提起时受力均匀。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坩埚本体的下部呈圆柱状且与所述通孔相适配,所述坩埚本体的上部呈碗形,所述坩埚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呈碗形的第一容纳槽。如此设置,使得坩埚本体能准确插入支撑座的通孔,并稳定卡接在支撑座上;而且,坩埚本体具有用于承装粉末样品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呈碗形,易于清洁坩埚本体,避免对下次承装的材料引入污染源。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坩埚盖的下表面设有呈碗形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直径。如此设置,能够给坩埚本体预留更多的承装粉末样品的体积。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腿设有多根且圆周设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底座之间。如此设置,促使支撑座能为坩埚本体提供足够的支撑作用,保证坩埚本体在坩埚架上的稳定性。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底座旋转卡扣连接。如此设置,通过转动密封盖,便能将密封盖快速拆装于底座,无需借助辅助工具。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密封盖的下部,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密封盖的上部。如此设置,促使低温氮气能从下往上流经坩埚本体,吸收坩埚本体的热量后从上部的出气孔快速流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坩埚组件,包括坩埚本体、坩埚盖和坩埚架,所述坩埚盖能盖合于所述坩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坩埚架包括支撑座、底座和支腿,所述支撑座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坩埚本体能卡设于所述通孔,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支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密封盖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纳凹槽,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底座可拆连接,且所述容纳凹槽和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共同限定出密封腔,所述密封盖设有均与所述容纳凹槽连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本体和所述坩埚盖均为呈透明的石英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盖设有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盖与所述坩埚本体可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本体的上部设有卡凸块,所述卡凸块设有多个且圆周设在所述坩埚本体的外壁面,所述坩埚盖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旋转卡槽,所述卡凸块与所述旋转卡槽旋转卡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本体的下部呈圆柱状且与所述通孔相适配,所述坩埚本体的上部呈碗形,所述坩埚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呈碗形的第一容纳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盖的下表面设有呈碗形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设有多根且圆周设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底座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底座旋转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密封盖的下部,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密封盖的上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坩埚组件,包括坩埚本体、坩埚盖、坩埚架和密封盖,所述坩埚盖能盖合于所述坩埚本体;所述坩埚架包括支撑座、底座和支腿,所述支撑座设有贯穿上下的通孔,所述坩埚本体能卡设于所述通孔,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支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密封盖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纳凹槽,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底座可拆连接,且所述容纳凹槽和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共同限定出密封腔,所述密封盖设有均与所述容纳凹槽连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本技术不仅能防止OLED发光材料飞溅出来,而且,能加快样品受热熔融速度和冷却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熊俊,潘统很,邱小辉,苏宗杰,陈景生,王煦,戴雷,蔡丽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