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9589发布日期:2023-06-29 16:3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热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1、在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供热系统的工程应用中,以空气源热源的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在供热的初寒期、末寒期以及极寒天气的情况下的效率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初寒、末寒期效率较高,极寒天气下受环境影响,初寒、末寒期空气源热泵主机的效率高,整体cop可达到3.0以上,当极寒天气时主机受环境影响较大,系统运行cop较低,约为2.0左右,还存在结霜问题,而此时供热系统的热负荷需求又最大;与此同时,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稳定的热源形式,与地源热泵主机相结合可以作为供热系统的稳定热源之一。

2、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及运行方式,为解决双级压缩螺杆热泵供暖的系统的稳定提供解决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包括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地源热泵主机、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云控平台、中深层地热循环泵、供热循环泵,第一热量表、第二热量表、第三热量表、温湿度监测仪、热用户、出水管道以及回水管道;

4、所述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的输入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回水支管,所述第一回水支管的一侧与回水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出水支管,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出水管道的一侧,所述出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热用户的一侧;

5、所述出水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出水支管,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地源热泵主机的一侧,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出水支管,所述第三出水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于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的输出端,所述回水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回水支管,所述第二回水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地源热泵主机的一侧,所述地源热泵主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回水支管,所述第三回水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于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的输入端;

6、所述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中深层地热循环泵、供热循环泵,第一热量表、第二热量表、第三热量表、温湿度监测仪均通过导线与云控平台连接。

7、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的数量若干,若干所述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之间呈并联连接。

8、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述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采用同轴套管换热器。

9、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动阀的数量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电动阀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出水支管的中部。

10、采用上述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便于控制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的运行台数。

11、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电动阀和第二热量表均安装于第二出水支管的中部,所述中深层地热循环泵和第三热量表均安装于第三出水支管的中部。

12、采用上述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用于检测第二出水支路的温度及流量。

13、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供热循环泵和第一热量表均安装于出水管道的中部。

14、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供热循环泵和第一热量表位于第二出水支管的两侧,且所述供热循环泵位于第二出水支管和热用户之间。

15、采用上述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供热循环提供动力。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更加合理,通过合理利用中深层井下换热及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及智慧系统技术相配合,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易调节的智慧供热系统,可有效提高供热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解决了极寒天气时主机受环境影响较大,系统运行cop较低,以及存在结霜的问题,保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18、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1)、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2)、地源热泵主机(3)、第一电动阀(4),第二电动阀(5)、云控平台(6)、中深层地热循环泵(7)、供热循环泵(8),第一热量表(9)、第二热量表(10)、第三热量表(11)、温湿度监测仪(12)、热用户(13)、出水管道(14)以及回水管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1)的数量若干,若干所述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1)之间呈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2)采用同轴套管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阀(4)的数量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1)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电动阀(4)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出水支管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阀(5)和第二热量表(10)均安装于第二出水支管的中部,所述中深层地热循环泵(7)和第三热量表(11)均安装于第三出水支管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循环泵(8)和第一热量表(9)均安装于出水管道(14)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循环泵(8)和第一热量表(9)位于第二出水支管的两侧,且所述供热循环泵(8)位于第二出水支管和热用户(13)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地热开发和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中深层井下换热与双级压缩螺杆热泵的供热系统,包括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地源热泵主机、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云控平台、中深层地热循环泵、供热循环泵,第一热量表、第二热量表、第三热量表、温湿度监测仪、热用户、出水管道以及回水管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结构上设计更加合理,通过合理利用中深层井下换热及双级压缩螺杆热泵机组及智慧系统技术相配合,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易调节的智慧供热系统,可有效提高供热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解决了极寒天气时主机受环境影响较大,系统运行cop较低,以及存在结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范月华,陈高凯,焦雅岚,彭磊,王帅琪,张久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