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74518发布日期:2024-02-07 13:26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用于空气调节机等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1、对现有的热交换(例如,专利文献1)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1的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在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1中,在传热翅片2上设置有切开成形片部5a,其位于将在与热交换器1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设置的套筒部3和传热管4彼此的中心点连结在一起的中心线上。此外,在热交换器1中,在传热翅片2上设置有中间列的切开成形片部5b、靠近翅片端缘的切开成形片部5c。以下,也将中心线上的切开成形片部5a、中间列的切开成形片部5b、靠近翅片端缘的切开成形片部5c分别称为切开成形片部5a、切开成形片部5b、切开成形片部5c。切开成形片部5a、5b和5c分别在中心线上的切开成形隙缝端部5d、中间列的切开成形隙缝端部5e、靠近翅片端缘的切开成形隙缝端部5f与传热翅片2的平坦面连接。以下,也将中心线上的切开成形隙缝端部5d、中间列的切开成形隙缝端部5e、靠近翅片端缘的切开成形隙缝端部5f分别称为端部5d、端部5e、端部5f。在热交换器1中,设为随着成为中心线上的切开成形片部5a、中间列的切开成形片部5b、靠近翅片端缘的切开成形片部5c,端部5d的角度、端部5e的角度x1、端部5f的角度x2进一步增大。

2、在上述结构中,热交换器1易于利用靠近翅片端缘的切开成形片部5c的端部5f将热交换空气向传热管4的下游侧引导。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77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并将流通的热交换空气向传热管的下游侧引导,缩小传热管下游部的死水区域从而改善热交换效率,并能够使风速分布大致均匀化而抑制噪音的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机。

2、本公开中的热交换器包括翅片和贯通翅片的传热管。翅片具有在传热管的段方向间相对于翅片的端缘大致正交的至少2个以上的切开成形隙缝。本公开中的热交换器使上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角度a1和下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角度a2成为a1<a2。上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角度a1是切开成形隙缝中,从气流方向观察时最上游的上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的上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同与翅片的端缘正交的正交直线所成的角的角度。下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角度a2是切开成形隙缝中,从气流方向观察时最下游的下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的下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同与翅片的端缘正交的正交直线所成的角的角度。

3、此外,本公开中的空气调节机包括本公开中的热交换器,从翅片的气流方向观察在下游侧配置有横流风扇,使翅片的下游侧端和横流风扇的叶片外周侧端的距离为12mm以下。

4、本公开中的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机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并将流通的热交换空气向传热管的下游侧引导,缩小传热管下游部的死水区域从而改善热交换效率,并能够使风速分布大致均匀化而抑制噪音。



技术特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5.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公开中的热交换器包括翅片和贯通翅片的传热管。翅片具有在传热管的段方向间相对于翅片的端缘大致正交的至少2个以上的切开成形隙缝。本公开中的热交换器使上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角度A1和下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角度A2成为A1<A2。上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角度A1是切开成形隙缝中,从气流方向观察时最上游的上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的上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同与翅片的端缘正交的正交直线所成的角的角度。下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角度A2是切开成形隙缝中,从气流方向观察时最下游的下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的下游侧切开成形隙缝端部同与翅片的端缘正交的正交直线所成的角的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贤宣,大城崇裕,永田刚史,米泽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