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948270发布日期:2023-04-26 09:2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制冷智能家电,例如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家电设备的应用中,为了将制冷剂循环回路与水循环回路互相分隔开来,通过中间换热器实现两个循环回路之间的热量交换。具体的,如图1所示,以制冷为例,水循环回路中沿水的流向依次设置有水泵1、中间换热器2、第一截止阀3、室内机4,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沿冷媒流向依次设置有压缩机5、室外机6、第二截止阀7、中间换热器2。水和冷媒在中间换热器中完成换热,且流向相反。但是这样做却存在系统能效不高的问题,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2、为了提高系统能效,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相变蓄热式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对蓄热器蓄热运行、蓄热器独立供热、热泵独立制取热水和热泵制热与蓄热器联合供热模式进行控制以及切换控制。当同时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三通阀时:且当需要执行蓄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截止阀和所述第三截止阀均打开,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三通阀均关闭;当需要执行蓄热器独立供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截止阀和所述三通阀均开启、且控制所述第二水管路与所述热水出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三截止阀关闭;当需要执行热泵制热与蓄热器联合供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和所述三通阀均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水管路与所述热水出口连通;当需要执行热泵独立供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和所述三通阀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水管路与所述热水出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截止阀关闭。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相关技术中仅控制了阀门的开闭以转换运行模式,导致了空调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调节循环回路中的流量大小。因此,无论系统所需流量是大还是小,都只能采用同等大小的流量,这样不利于节能,提高系统能效的作用并不显著。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以使循环回路中流量的设置更加贴合实际工况,进而使得空调更加节能。

3、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制冷工况为例,所述空调包括:室内侧循环回路,沿介质流向依次设置有包括水泵、中间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室内机;室外侧循环回路,沿冷媒流向依次设置有压缩机、室外机、第二电子膨胀阀、中间换热器;蓄能装置,蓄能装置的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入端相连,蓄能装置的另一端与水泵的介质流入端相连;所述方法包括:在室内机关闭,且,蓄能装置工况为蓄能的情况下,确定蓄能装置实际温度;根据蓄能装置实际温度调节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

4、可选的,在室内机关闭,且,空调工作时段为第一时段的情况下,确定蓄能装置工况为蓄能;其中,第一时段为电价低谷时段或用户自定义时段。

5、可选的,根据蓄能装置实际温度调节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包括:根据蓄能装置实际温度与蓄能装置目标温度和蓄能装置限制使用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

6、可选的,根据蓄能装置实际温度与蓄能装置目标温度和蓄能装置限制使用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包括:t1up<t0<t2low的情况下,调节水泵运行频率至f1max和压缩机运行频率至f2max;在t1c≤t0≤t1up,或,t2low≤t0≤t2c的情况下,调节水泵运行频率至f1max×a水和压缩机运行频率至f2max×b压;在t0<t1c,或,t0>t2c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停止运行,调节水泵运行频率至f1min和水泵运行预设时长后关闭;其中,t1up为制冷工况下蓄能装置限制使用温度,t0为蓄能装置实际温度,t2low为制热工况下蓄能装置限制使用温度,t1c为制冷工况下蓄能装置目标温度,t2c为制热工况下蓄能装置目标温度,f1max为水泵运行最高频率,f2max为压缩机运行最高频率,f1min为水泵运行最低频率,0<a水<1,0<b压<1。

7、可选的,室内侧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三电子膨胀阀,设置于蓄能装置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入端之间;第四电子膨胀阀,设置于室内机与水泵之间;第五电子膨胀阀,设置于蓄能装置与第四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出端之间;第六电子膨胀阀,一端连接在水泵与中间换热器之间,另一端连接在蓄能装置和第五电子膨胀阀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室内机关闭,且,蓄能装置工况为蓄能的情况下,控制第六电子膨胀阀和第四电子膨胀阀关闭,第三电子膨胀阀和第五电子膨胀阀开度最大。

8、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t0<t1c或t0>t2c的情况下,控制第三电子膨胀阀、第六电子膨胀阀和第五电子膨胀阀关闭,蓄能装置停止蓄能;其中,t0为蓄能装置实际温度,t1c为制冷工况下蓄能装置目标温度,t2c为制热工况下蓄能装置目标温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制冷工况为例,所述空调包括:室内侧循环回路,沿介质流向依次设置有包括水泵、中间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室内机;室外侧循环回路,沿冷媒流向依次设置有压缩机、室外机、第二电子膨胀阀、中间换热器;蓄能装置,蓄能装置的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入端相连,蓄能装置的另一端与水泵的介质流入端相连;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

11、可选地,室内侧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三电子膨胀阀,设置于蓄能装置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入端之间;第六电子膨胀阀,设置于室内机与水泵之间;第五电子膨胀阀,设置于蓄能装置与第六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出端之间;第四电子膨胀阀,一端连接在水泵与中间换热器之间,另一端连接在蓄能装置和第五电子膨胀阀之间。

1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3、本公开实施例根据实际工况对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进行调节,使得循环回路中的流量大小更加符合实际工况。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同时结合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调节,对循环回路中的流量大小进行了更加精准、合理的控制。这样,使得循环回路中流量的设置更加贴合实际工况,进而使得空调更加节能,提高了系统能效。

14、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以制冷工况为例,所述空调包括:室内侧循环回路,沿介质流向依次设置有包括水泵、中间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室内机;室外侧循环回路,沿冷媒流向依次设置有压缩机、室外机、第二电子膨胀阀、中间换热器;蓄能装置,蓄能装置的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入端相连,蓄能装置的另一端与水泵的介质流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内机关闭,且,空调工作时段为第一时段的情况下,确定蓄能装置工况为蓄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蓄能装置实际温度调节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蓄能装置实际温度与蓄能装置目标温度和蓄能装置限制使用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内侧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三电子膨胀阀,设置于蓄能装置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入端之间;第四电子膨胀阀,设置于室内机与水泵之间;第五电子膨胀阀,设置于蓄能装置与第四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出端之间;第六电子膨胀阀,一端连接在水泵与中间换热器之间,另一端连接在蓄能装置和第五电子膨胀阀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8.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以制冷工况为例,所述空调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室内侧循环回路还包括:

1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以制冷工况为例,空调包括:室内侧循环回路,沿介质流向依次设置有包括水泵、中间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室内机;室外侧循环回路,沿冷媒流向依次设置有压缩机、室外机、第二电子膨胀阀、中间换热器;蓄能装置,蓄能装置的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介质流入端相连,蓄能装置的另一端与水泵的介质流入端相连;方法包括:在室内机关闭,且,蓄能装置工况为蓄能的情况下,确定蓄能装置实际温度;根据蓄能装置实际温度调节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本申请对水泵运行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进行调节,使回路中流量大小控制的更加精准、合理。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许文明,王飞,张心怡,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