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6711发布日期:2023-04-22 15:4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集热,尤其是涉及一种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的太阳能集热膜普遍采用双层塑料膜进行叠加,并且在双层塑料膜之间的夹层顶部设置喷淋管,集热膜的下端放入接水槽或蓄热水箱中,连接管路,接上循环泵,通过循环泵将接水槽或蓄热水箱中的水循环到位于顶部的喷淋管中,喷淋管能够自上而下淋水,在白天的时候,塑料表面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并且传导到夹层中流淌的水里,水温随之升高后存储到接水槽或蓄热水箱中,夜晚再重复循环,将水中热量通过塑料表面释放到空气中,达到提升夜间棚温的作用。

2、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双层塑料大多呈两层皮的状态,中间没有连点,水从上往下流淌过程中,水流分布不均匀,低的地方有水流动,略高的地方则无水流动,无水流动的地方,热效率就是零,此外,为了保证采光面能够与水接触,只能使采光面向前倾斜布置,水流才能覆盖采光面,如此设置,光照角的斜度会更大,热转化率就会更低,此外,采用双层软体塑料制作而成的太阳能集热膜,采光面的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层塑料之间的水流分布不均匀,采光面只能够前倾,并且采用软体塑料导致采光面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包括空腔带、外层膜、内层膜和隔段粘接带,所述外层膜包括高分子粘接膜层、软体金属层和吸热涂层,所述软体金属层正面喷涂所述吸热涂层并且其背面与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热合粘接,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内层膜的顶部边沿相连接以形成所述空腔带,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和所述内层膜重叠在一起并且间隔热合粘接以形成若干个所述隔段粘接带,若干个所述隔段粘接带将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与所述内层膜之间分隔成若干个分段腔体,每个所述分段腔体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由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和所述内层膜热合粘接而成的粘接点,所述粘接点呈矩阵式分布。

4、优选地,所述吸热涂层喷涂在所述软体金属层的正面上,所述软体金属层的背面与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的高分子粘接面热合粘接。

5、优选地,所述软体金属层为铝箔锡纸。

6、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的空白表面与所述内层膜在预设的所述隔段粘接带的位置热合粘接后形成所述隔段粘接带。

7、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的空白表面与所述内层膜在预设的所述粘接点处热合粘接形成所述粘接点,所述粘接点呈矩阵式分布。

8、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内层膜的顶部边沿一体式连接,顶部双层膜边沿形成封闭状态。

9、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空腔带,所述外层膜的底部边沿与所述内层膜的底部边沿相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空腔带,底部双层膜边沿呈封闭状态。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空腔带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被裁剪分开,底部双层膜边沿呈分开状态。

11、优选地,所述隔段粘接带沿长度方向重复设置。

12、优选地,所述空腔带与喷淋管相匹配,所述空腔带撑开后所述喷淋管可插入所述空腔带内部。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软质金属和吸热涂层相配合,使得集热膜拥有较高的辐射热转化率,有效提升了集热效果,解决了软体塑料采光面的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14、通过采用软质金属层和高分子粘接膜层相配合,使得产品既拥有塑料的柔软度,又拥有金属集热板面的热转化率高的特性,同时能够解决金属平板太阳能热水器不能随意折弯卷放的问题;

15、通过将高分子粘接膜层与内层膜之间的夹层分隔成若干个分段腔体,每个分段腔体设置有矩阵式分布的粘接点,矩阵式分布的粘接点将向下流动的水均匀的分布到高分子粘接膜层与内层膜之间的夹层中,有效实现了水的均匀分布,解决了水流分配不均的问题;

16、由于采用了矩阵式分布的粘接点,集热膜无论是前倾设置、竖直设置还是后仰设置,都能够保证采光面与水的充分接触,无需考虑具体的倾斜角度,采光面在后仰设置的状态下更能使光照角接近于垂直照射的状态,热转化率会更高,解决了采光面只能前倾的问题;

17、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的成本更低,性价比高,容易被温室大棚农民种植户接受,有利于推广应用,也有效解决了绿色清洁能源普及难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腔带(1)、外层膜(2)、内层膜(3)和隔段粘接带(4),其中:所述外层膜(2)包括高分子粘接膜层(21)、软体金属层(22)和吸热涂层(23),所述软体金属层(22)正面喷涂所述吸热涂层(23)并且其背面与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热合粘接,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内层膜(3)的顶部边沿相连接以形成所述空腔带(1),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和所述内层膜(3)重叠在一起并且间隔热合粘接以形成若干个所述隔段粘接带(4),若干个所述隔段粘接带(4)将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与所述内层膜(3)之间分隔成若干个分段腔体(6),每个所述分段腔体(6)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由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和所述内层膜(3)热合粘接而成的粘接点(5),所述粘接点(5)呈矩阵式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涂层(23)喷涂在所述软体金属层(22)的正面上,所述软体金属层(22)的背面与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的高分子粘接面热合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金属层(22)为铝箔锡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的空白表面与所述内层膜(3)在预设的所述隔段粘接带(4)的位置热合粘接后形成所述隔段粘接带(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的空白表面与所述内层膜(3)在预设的所述粘接点(5)处热合粘接形成所述粘接点(5),所述粘接点(5)呈矩阵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粘接膜层(21)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内层膜(3)的顶部边沿一体式连接,顶部双层膜边沿形成封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空腔带(8),所述外层膜(2)的底部边沿与所述内层膜(3)的底部边沿相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空腔带(8),底部双层膜边沿呈封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带(8)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被裁剪分开,底部双层膜边沿呈分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段粘接带(4)沿长度方向重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带(1)与喷淋管(71)相匹配,所述空腔带(1)撑开后所述喷淋管(71)可插入所述空腔带(1)内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有软体金属的太阳能集热膜,涉及太阳能集热技术领域。它包括空腔带、外层膜、内层膜和隔段粘接带,外层膜包括高分子粘接膜层、软体金属层和吸热涂层,软体金属层正面喷涂吸热涂层并且其背面与高分子粘接膜层热合粘接,高分子粘接膜层的顶部边沿与内层膜的顶部边沿相连接以形成空腔带,高分子粘接膜层和内层膜重叠并且间隔热合粘接以形成若干个隔段粘接带,隔段粘接带将高分子粘接膜层与内层膜之间分隔成若干个分段腔体,每个分段腔体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由高分子粘接膜层和内层膜热合粘接而成的粘接点,粘接点呈矩阵式分布,高分子粘接膜、软质金属和吸热涂层相互配合使得集热膜拥有较高的辐射热转化率,有效提升了集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雷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