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坩埚排气方法及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92268发布日期:2023-06-28 18:0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坩埚排气方法及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坩埚排气方法及结构,属于工业炉窑。


背景技术:

1、目前,各种石墨化炉或高温煅烧炉在生产石墨化炭粉或纯化炭粉时,主要使用坩埚做为容器或腔体装填炭粉,然后通过加热坩埚,在高温条件下使得坩埚中的炭粉石墨化或纯化,从而生产出石墨化炭粉或纯化炭粉。

2、炭粉在石墨化或纯化过程中,其含有的挥发分和灰分等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会不断地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并聚集在一起。而用于装填炭粉的坩埚是一个密闭容器,若石墨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无法及时有效的排出,极易产生喷炉,甚至引发爆炸等风险,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炭粉在石墨化或纯化过程中使用的坩埚主要为平面坩埚,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只能通过坩埚之间缝隙排出,排气难度大,生产风险高,坩埚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坩埚排气方法及结构,解决了炭粉石墨化过程中挥发性气体排气不畅等问题,而且该方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中稳定性高等优点,提高了炭粉石墨化生产过程的生产安全性和坩埚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坩埚排气方法,包括叠放在一起的相邻坩埚,在相邻坩埚之间设置排气沟槽,且排气沟槽以上凸下凹或上凹下凸的错位榫舌结构形式布置,从而在相邻坩埚之间形成结构性空腔,炭粉石墨化或纯化过程中生产的挥发性气体则通过结构性空腔从坩埚内排出。

3、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错位隼铆结构具有物料隔断功能,能够阻止坩埚内的炭粉通过排气沟槽排出,还能够阻止坩埚外的保温料通过排气沟槽进入坩埚腔体与炭化发生混料。

4、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坩埚排气方法构建的坩埚排气结构,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层坩埚和下层坩埚,在上层坩埚和下层坩埚上都均布有位置对应的炭粉料腔,在上层坩埚的底面周边和下层坩埚的顶面周边分别加工有相互配合的底面凹边和顶面凸沿,同时在上层坩埚的底面和下层坩埚顶面分别开设有底面排气沟槽和顶面排气沟槽,所述的底面排气沟槽与顶面排气沟槽以上凸下凹或上凹下凸的错位榫舌结构形式布置。

5、进一步,所述顶面排气沟槽包括内部连通槽和外部排气槽,所述内部连通槽与所有炭粉料腔连通,所述的底面排气沟槽搭设在内部连通槽和外部排气槽之间。

6、进一步,所述炭粉料腔均呈梅花形布置。

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炭化石墨化过程中挥发性气体排气不畅这一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对于降低生产操作风险,提高坩埚的使用寿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发明也有效地避免了炭粉外逸及炭粉与保温料混料的问题,提高了石墨化炭粉的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坩埚排气方法,包括叠放在一起的相邻坩埚,其特征在于:在相邻坩埚之间设置排气沟槽,且排气沟槽以上凸下凹或上凹下凸的错位榫舌结构形式布置,从而在相邻坩埚之间形成结构性空腔,炭粉石墨化或纯化过程中生产的挥发性气体则通过结构性空腔从坩埚内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错位隼铆结构具有物料隔断功能,能够阻止坩埚内的炭粉通过排气沟槽排出,还能够阻止坩埚外的保温料通过排气沟槽进入坩埚腔体与炭化发生混料。

3.一种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坩埚排气方法构建的坩埚排气结构,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层坩埚(1)和下层坩埚(2),其特征在于:在上层坩埚(1)和下层坩埚(2)上都均布有位置对应的炭粉料腔(7),在上层坩埚(1)的底面周边和下层坩埚(2)的顶面周边分别加工有相互配合的底面凹边(4)和顶面凸沿(3),同时在上层坩埚(1)的底面和下层坩埚(2)顶面分别开设有底面排气沟槽(6)和顶面排气沟槽(5),所述的底面排气沟槽(6)与顶面排气沟槽(5)以上凸下凹或上凹下凸的错位榫舌结构形式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坩埚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排气沟槽(5)包括内部连通槽和外部排气槽,所述内部连通槽与所有炭粉料腔(7)连通,所述的底面排气沟槽(6)搭设在内部连通槽和外部排气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坩埚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粉料腔(7)均呈梅花形布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坩埚排气方法及结构,该结构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层坩埚和下层坩埚,在上层坩埚和下层坩埚上都均布有位置对应的炭粉料腔,在上层坩埚的底面周边和下层坩埚的顶面周边分别加工有相互配合的底面凹边和顶面凸沿,同时在上层坩埚的底面和下层坩埚顶面分别开设有底面排气沟槽和顶面排气沟槽,所述的底面排气沟槽与顶面排气沟槽以上凸下凹或上凹下凸的错位榫舌结构形式布置。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炭化石墨化过程中挥发性气体排气不畅这一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对于降低生产操作风险,提高坩埚的使用寿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发明也有效地避免了炭粉外逸及炭粉与保温料混料的问题,提高了石墨化炭粉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何川,杨胜,谢斌兰,谢志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