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37249发布日期:2023-09-07 00:3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热泵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热泵,尤其涉及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热泵三联供系统可以为室内提供制冷,获得生活热水,也可以进行地暖。

2、目前的热泵三联供系统一般是通过空气源热泵机组提供热源或者冷源,当需要制备生活热水时,通过空气源热泵机组提供热源直接作为生活热水进行使用,当需要制冷或者供暖时,通过制冷或者采暖管道的热源或者冷源会重新进入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循环使用。

3、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生活热水与制冷或者采暖所用的热源或者冷源会进行混合,导致所制备的生活热水水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将制备的生活热水与空气源机组提供的水源进行分离,从而提高制备的生活热水的质量。

2、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包括:空气源机组,用于提供热源或者冷源;生活供水装置,其包括生活水箱和供水模块,用于提供生活用水;管道装置,其进水端和出水端与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且所述管道装置穿过所述生活水箱内部与所生活水箱中的水接触,用于基于所述空气源机组提供的热源或者冷源对所述生活水箱中的水和外部环境加热或者制冷;冷暖末端装置,与所述管道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管道装置中从所述空气源机组获取到的热源或者冷源输出给外部环境。

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穿过所述生活水箱内部与所述生活水箱中的水接触的第一管道支路和与所述冷暖末端装置连接的第二管道支路。

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装置还包括第三管道支路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三管道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阀门连接。

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装置还包括第四管道支路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支路上靠近其出水端一侧且与所述第四管道支路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四管道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管道支路的出水端连接。

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装置还包括止向阀,所述止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支路和所述第二管道支路之间,所述第一管道支路的出水端与所述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管道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止向阀连接,所述第三管道支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管道支路连接,设置在所述止向阀和所述冷暖末端装置之间。

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暖末端装置包括缓冲水箱、末端进水管道、冷暖末端和末端出水管道,所述缓冲水箱、所述末端进水管道、所述冷暖末端、所述末端出水管道和所述缓冲水箱依次连接,所述缓冲水箱与所述管道装置连接。

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水模块包括用水出水管道、用水端和用水回水管道,所述生活水箱、所述用水出水管道、所述用水端、所述用水回水管道和所述生活水箱依次连接。

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活供水装置还包括电铺热模块,所述电铺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生活水箱中,用于辅助加热所述生活水箱中的水。

10、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对热泵三联供系统进行控制的指令,指令包括热水指令、供暖指令或者制冷指令,控制所述空气源机组向所述管道装置提供热源或者冷源,所述热源或者冷源经所述管道装置对所述生活供水装置中的水加热或者制冷,以及经所述冷暖末端装对外部环境进行加热或者制冷。

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所述指令为所述热水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断电和所述第二阀门通电,控制所述空气源机组提供的热源,所述热源从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出水口流出,经过所述第一阀门进入所述第一管道支路,然后通过所述第四管道支路经过所述第二阀门后,通过所述空气源机组的进水口流回所述空气源机组,在此过程中,热源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支路对所述生活供水装置中的水进行加热;若所述指令为所述供暖指令或者所述制冷指令,则控制所述第一阀门通电和所述第二阀门断电,控制所述空气源机组提供的热源或者冷源,所述热源或者冷源从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出水口流出,经过所述第一阀门进入所述第三管道支路,然后通过所述第二管道支路流经所述冷暖末端装置,再通过所述第二管道支路流经所述第二阀门后,通过所述空气源机组的进水口流回所述空气源机组,在此过程中,所述热源或者冷源通过所述冷暖末端装置对外部环境进行供暖或者制冷。

12、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设备执行上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

13、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

1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泵三联供系统包括:空气源机组,用于提供热源或者冷源;生活供水装置,其包括生活水箱和供水模块,用于提供生活用水;管道装置,其进水端和出水端与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且所述管道装置穿过所述生活水箱内部与所生活水箱中的水接触,用于基于所述空气源机组提供的热源或者冷源对所述生活水箱中的水和外部环境加热或者制冷;冷暖末端装置,与所述管道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管道装置中从所述空气源机组获取到的热源或者冷源输出给外部环境。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管道装置从空气源机组中获取的热源对生活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制备生活热水,通过冷暖末端装置中从所述空气源机组获取到的热源或者冷源输出给外部环境,从而对外部环境进行制冷或者供暖,由于将生活水箱中的水与热源或者冷源分离,从而提高了生活用水的水质。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三联供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穿过所述生活水箱内部与所述生活水箱中的水接触的第一管道支路和与所述冷暖末端装置连接的第二管道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装置还包括第三管道支路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三管道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阀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装置还包括第四管道支路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支路上靠近其出水端一侧且与所述第四管道支路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四管道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管道支路的出水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装置还包括止向阀,所述止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支路和所述第二管道支路之间,所述第一管道支路的出水端与所述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管道支路的进水端与所述止向阀连接,所述第三管道支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管道支路连接,设置在所述止向阀和所述冷暖末端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暖末端装置包括缓冲水箱、末端进水管道、冷暖末端和末端出水管道,所述缓冲水箱、所述末端进水管道、所述冷暖末端、所述末端出水管道和所述缓冲水箱依次连接,所述缓冲水箱与所述管道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模块包括用水出水管道、用水端和用水回水管道,所述生活水箱、所述用水出水管道、所述用水端、所述用水回水管道和所述生活水箱依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供水装置还包括电铺热模块,所述电铺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生活水箱中,用于辅助加热所述生活水箱中的水。

9.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三联供系统包括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空气源机组、管道装置、生活供水装置和冷暖末端装置,所述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支路、第二管道支路、第三管道支路、第四管道支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空气源机组的出水口于第一管道之间,所述第一阀门分别与第一管道支路的进水口和第三管道支路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空气源的进水端与第二管道支路之间,所述第四管道支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阀门连接,所述控制所述空气源机组向所述管道装置提供热源或者冷源,所述热源或者冷源经所述管道装置对所述生活供水装置中的水加热或者制冷,以及经所述冷暖末端装对外部环境进行加热或者制冷,包括:

11.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10中任一所述热泵三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泵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通过将制备的生活热水与空气源机组提供的水源进行分离,从而提高制备的生活热水的质量。热泵三联供系统包括:空气源机组,用于提供热源或者冷源;生活供水装置,其包括生活水箱和供水模块,用于提供生活用水;管道装置,其进水端和出水端与空气源机组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且管道装置穿过生活水箱内部与所生活水箱中的水接触,用于基于空气源机组提供的热源或者冷源对生活水箱中的水和外部环境加热或者制冷;冷暖末端装置,与管道装置连接,用于将管道装置中从空气源机组获取到的热源或者冷源输出给外部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陈业忠,莫培山,闫克江,陈南庆,李志明,刘志斌,赫晓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亚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