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锅炉蓄热系统以及电网调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20786发布日期:2023-11-04 03:5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电锅炉蓄热系统以及电网调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锅炉蓄热系统以及电网调峰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我国多数地区电力市场热电厂装机容量过剩,尤其是冬季供暖期,为了优先保证城市集中供热的顺利,热电联产火力发电机组须按照电网核定的最小运行工况带电负荷和热负荷,为保证机组最小热负荷,热电联产机组无法降低电负荷,电网的负荷调整空间受限,导致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出现弃风、弃光现象,尤其在供暖期较长的地区更加明显。

2、因此,导致相关技术中,热电厂的调峰能力差、运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运行成本低廉、热电厂的调峰能力强的电锅炉蓄热系统。

3、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步骤简单、成本低廉的网调峰方法。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包括:热电厂,所述热电厂用于产生电能和热能,所述热电厂包括热网首站,所述热网首站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适于与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热网首站流出的热水流入所述供热管以向用户提供热能,或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二口适于与回水管连通,以便所述回水管内的回水流入所述热网首站以使所述热网首站加热所述回水;蓄热组件和储水罐,所述蓄热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非采暖季节,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断开,热电厂只产生电负荷,电锅炉蓄热系统不工作;在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采暖季节,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连通,以便所述热网首站流出的部分热水流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适于与所述电极锅炉连通,以便所述电极锅炉产生的蒸汽流入所述第二通道以加热所述第一通道内的热水,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调峰时段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加热后的所述热水流入所述供热管内以向用户提供热能,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供热管和储水罐连通,以便所述第一通道流出的热水一部分流入所述供热管以及所述第一通道流出的热水另一部分流入所述储水罐内。

5、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锅炉蓄热系统,设置热网首站、蓄热组件和储水罐,可使得热电厂在低电负荷下运行,保证电锅炉蓄热系统供热能力,增强了热电厂的调峰能力,降低了热电厂的运行成本。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热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蓄热组件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连通,以便所述热网首站流出的热水流入多个所述蓄热组件的至少一者内,在所述供热高峰期,所述蓄热组件的至少一者与所述供热管连通,在所述供热初末期,所述蓄热组件的至少一者分别与所述供热管和所述储水罐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网首站包括第一热网首站和第二热网首站,所述第一热网首站与所述第二热网首站均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多个所述蓄热组件中的其中一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热网首站的第一口和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多个所述蓄热组件中的其中一部分加热经所述第一热网首站流出的热水,多个所述蓄热组件中的其中另一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二热网首站的第一口和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多个所述蓄热组件中的其中另一部分加热经所述第二热网首站流出的热水。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蓄热组件和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检测组件检测经所述蓄热组件流入所述供热管的热水的流量。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包括第一子状态和第二子状态,在供热高峰期的调峰段,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第一子状态,所述储水罐的顶部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连通,以便所述热网首站产生的多余的热水流入所述储水罐内,所述储水罐的底部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二口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内的水流入所述热网首站内,在供热高峰期的非调峰段,在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第二子状态,所述储水罐的顶部与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内的水流入所述供热管内,所述储水罐的底部与所述回水管连通,以便所述回水管内的水流入所述储水罐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状态包括第三子状态和第四子状态,在供热初末期的调峰段,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第三子状态,所述储水罐的顶部与所述蓄热组件的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以便所述蓄热组件的第一通道内的多余的热水流入所述储水罐内,所述储水罐的底部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二口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内的水流入所述热网首站内,在供热初末期的非调峰段,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第四子状态,所述储水罐的顶部与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内的水流入所述供热管内,所述储水罐的底部与所述回水管连通,以便所述回水管内的水流入所述储水罐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泵和第二泵,在所述第一子状态和所述第三子状态,所述第一泵分别与所述储水罐底部和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二口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底部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泵流入所述热网首站内,在所述第二子状态和所述第四子状态,所述第二泵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罐的顶部与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泵流入所述供热管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罐的温度不大于95℃。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还包括连通件,所述连通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连通,在所述供热高峰期和所述供热初末期,所述连通件连通,以便所述蓄热组件与所述热网首站通过所述连通件连通,在非采暖季节或非调峰时段,所述连通件断开,以便所述蓄热组件与所述热网首站通过所述连通件断开。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网调峰方法,利用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包括:s1:热电厂需要调峰时,所述热电厂降低自身所带电负荷,且逐渐关闭所述热电厂中低压联通以阀控制首站供水温度稳定;s2:当所述热电厂中低压连通阀已关至最小且供水温度无法稳定时,开启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的蓄热组件以提高供水温度;s3:当所述热电厂需要进一步深度调峰时,维持所述热电厂负荷不变,持续增加所述热电厂的电极锅炉负荷,因电极锅炉所耗电量为热电厂厂用电,所以上网电量相对会进一步降低,同时根据所述热网首站供水温度的变化情况调节所述蓄热组件的换热效率以保持所述热网首站供水温度的稳定;s4:随着调峰深度继续增加,在所述热网首站供水温度稳定的情况下,在所述供热首站的供水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将所述蓄热组件中的部分热水流入所述蓄水罐内以存储以存储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中的热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蓄热组件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连通,以便所述热网首站流出的热水流入多个所述蓄热组件的至少一者内,在所述供热高峰期,所述蓄热组件的至少一者与所述供热管连通,在所述供热初末期,所述蓄热组件的至少一者分别与所述供热管和所述储水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首站包括第一热网首站和第二热网首站,所述第一热网首站与所述第二热网首站均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多个所述蓄热组件中的其中一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热网首站的第一口和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多个所述蓄热组件中的其中一部分加热经所述第一热网首站流出的热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蓄热组件和所述供热管连通,以便所述检测组件检测经所述蓄热组件流入所述供热管的热水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包括第一子状态和第二子状态,在供热高峰期的调峰段,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第一子状态,所述储水罐的顶部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连通,以便所述热网首站产生的多余的热水流入所述储水罐内,所述储水罐的底部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二口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内的水流入所述热网首站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包括第三子状态和第四子状态,在供热初末期的调峰段,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处于第三子状态,所述储水罐的顶部与所述蓄热组件的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以便所述蓄热组件的第一通道内的多余的热水流入所述储水罐内,所述储水罐的底部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二口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内的水流入所述热网首站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泵和第二泵,在所述第一子状态和所述第三子状态,所述第一泵分别与所述储水罐底部和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二口连通,以便所述储水罐底部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泵流入所述热网首站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的温度不大于9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件,所述连通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热网首站的第一口连通,

10.一种电网调峰方法,利用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锅炉蓄热系统以及电网调峰方法,所述电锅炉蓄热系统包括热电厂、热网首站、蓄热组件和储水罐,热网首站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热网首站的第一口适于与供热管连通,以便热网首站流出的热水流入供热管以向用户提供热能,或热网首站的第二口适于与回水管连通,以便回水管内的回水流入热网首站以使热网首站加热回水,蓄热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与热网首站的第一口连通,以便热网首站流出的热水流入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适于与电极锅炉连通,以便电极锅炉产生的蒸汽流入第二通道以加热第一通道内的热水。本发明的电锅炉蓄热系统具有调节方案灵活多变、不影响换热首站换热能力、投资成本较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李昱喆,刘鹤山,陈彦海,张茂龙,张继瑞,钟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