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冷器、动力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5016发布日期:2023-11-18 15:1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油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具体涉及一种油冷器,用于油液与冷却水等低温流体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另外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油冷器的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1、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中,油冷系统产生的热量通过油冷器与外部水冷系统进行热交换,电机驱动系统内部的油液流经电机、减速器、轴承等带走发热零部件产生的热量,外部通过油冷器与车辆的水冷系统中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此内外循环带走热量,以保证电机驱动系统中各发热零部件工作在允许温度范围内。

2、中国发明专利cn207703051u公开了一种u形通道的油冷器,通过利用u形通道增加油路的流程,使油液与冷却水能够得到充分的交换,其具体方案为在水层芯片与油层芯片之间夹设翅片,其翅片需要采用折叠齿来实现,然而受限折叠齿的成型工艺,例如翅片厚度、翅片折弯角等,导致折叠齿的距离无法进一步缩小,单位体积内的翅片换热面积受限,造成油冷器换热性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油冷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折叠齿的方案导致换热面积受限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冷器,包括:

3、若干翅片组,所述翅片组由若干翅片沿第一方向叠放而成,且所述翅片组内相邻的所述翅片相连接;

4、隔板,所述隔板位于相邻的所述翅片组之间,并与所述翅片相连接;

5、其中,所述翅片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叠放,在所述翅片上设有通孔,位于同一翅片组内的相邻的翅片上的所述通孔相连通,使得冷却介质经过通孔的导引在相邻的翅片流动。

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相邻的所述翅片沿第二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叠放形成所述翅片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相邻的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180°后叠放形成所述翅片组。

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翅片组内的所述翅片的形状均相同。

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不同所述翅片组内的所述翅片的形状均相同。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组和第二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和所述第二翅片组相邻,所述第二翅片组的翅片相对于第一翅片组的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翻转一定角度形成。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翅片组的翅片相对于第一翅片组的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翻转180°形成。

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翅片包括第一液孔和第二液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孔与所述第二液孔之间的冷却介质流动路径上。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呈阵列布置。

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为矩形孔、圆孔、椭圆孔或者其组合。

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液孔与所述第二液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两个通孔之间的距离。

1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翅片包括第三液孔和第四液孔,所述翅片的所述第三液孔与相邻翅片的所述第一液孔相连通,所述翅片的所述第四液孔与相邻翅片的第二液孔相连通。

1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液孔与第三液孔在所述翅片上位于同侧,第二液孔与第四液孔在所述翅片上位于同侧。

1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翅片的第一液孔、第二液孔、第三液孔和第四液孔接通。

1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翅片设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一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液孔连通。

2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二导流孔相平行。

2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翅片沿第三方向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在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不小于任意两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距离。

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液口与所述引流孔之间设有所述通孔,和/或,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引流孔之间设有所述通孔。

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油冷器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叠放于最外侧的翅片连接并封闭所述翅片的通孔。

2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动力总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包括前述的油冷器。

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油冷器包括若干第一翅片组和若干第二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与所述第二翅片组交替叠放,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组与所述第二翅片组之间;所述第一翅片组与第一冷却介质连通,所述第二翅片组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连通,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被所述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翅片组内的相邻翅片流动,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翅片组内的相邻翅片流动。

2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为冷却水,所述第一翅片组与所述车辆的水源接通;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油液,所述第二翅片组与所述动力总成的油路接通。

2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翅片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翅片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不同。

2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油冷器或者具有前述油冷器的动力总成。

29、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油冷器,油冷器有若干翅片组叠放而成,所述翅片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叠放,且相邻的翅片组之间具有隔板,通过隔板能够使相邻的翅片组之间为不同的冷却介质流通并且进行热交换;在所述翅片上设有通孔,位于同一翅片组内的相邻的翅片的所述通孔在第一方向上相连通,使得冷却介质经过翅片上的通孔的导引能够进入相邻的翅片流动,由此翅片组内能够形成湍流的技术效果,使相邻的两个翅片组之间具有足够长的热交换距离;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折叠齿的结构无法达到比通孔更小的面积,其在翅片上的流动距离较长,本发明通过在翅片上设置通孔使同一翅片组内能够形成湍流的技术效果,并且通过利用隔板使相邻的翅片组内实现热交换,既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还能够减小油冷器的体积。

30、另外,通过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力总成,由于所述油冷器的体积较小,其能够使动力总成的整体体积进一步缩小。

31、再者,将本发明所提供的油冷器或者动力总成应用于车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其可以保证换热效率,而且还能够节省整车的布置空间。



技术特征:

1.油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翅片沿第二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叠放形成所述翅片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180°后叠放形成所述翅片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翅片组内的所述翅片的形状均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翅片组内的所述翅片的形状均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组和第二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和所述第二翅片组相邻,所述第二翅片组的翅片相对于第一翅片组的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翻转一定角度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组的翅片相对于第一翅片组的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翻转180°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翅片包括第一液孔和第二液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孔与所述第二液孔之间的冷却介质流动路径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呈阵列布置。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矩形孔、圆孔、椭圆孔或者其组合。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孔与所述第二液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任意两个通孔之间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翅片包括第三液孔和第四液孔,所述翅片的所述第三液孔与相邻翅片的所述第一液孔相连通,所述翅片的所述第四液孔与相邻翅片的所述第二液孔相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孔与所述第三液孔在所述翅片上位于同侧,所述第二液孔与所述第四液孔在所述翅片上位于同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翅片的第一液孔、第二液孔、第三液孔和第四液孔接通。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设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一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液孔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二导流孔相平行。

17.如权利要求8或15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沿第三方向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在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不小于任意两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口与所述引流孔之间设有所述通孔,和/或,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引流孔之间设有所述通孔。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叠放于最外侧的翅片连接并封闭所述翅片的通孔。

20.动力总成,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油冷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包括若干第一翅片组和若干第二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与所述第二翅片组交替叠放,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翅片组与所述第二翅片组之间;所述第一翅片组与第一冷却介质连通,所述第二翅片组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连通,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被所述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翅片组内的相邻翅片流动,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过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二翅片组内的相邻翅片流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为冷却水,所述第一翅片组与所述车辆的水源接通;所述第二冷却介质为油液,所述第二翅片组与所述动力总成的油路接通。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翅片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不同。

2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油冷器,或者权利要求20至23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冷器、动力总成和车辆,其中,所述油冷器包括:若干翅片组,所述翅片组由若干翅片沿第一方向叠放而成,且所述翅片组内相邻的所述翅片相连接;隔板,所述隔板位于相邻的所述翅片组之间,并与所述翅片相连接;其中,所述翅片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叠放,在所述翅片上设有通孔,位于同一翅片组内的相邻的翅片上的所述通孔相连通,使得冷却介质经过通孔的导引在相邻的翅片流动;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翅片上设置所述通孔使翅片组内流动的冷却介质能够形成湍流的技术效果,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隔板使相邻的翅片组内实现热交换,既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还能够减小油冷器的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邵兆军,倪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