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58406发布日期:2023-12-14 04:1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水电站地下厂房通常是对复杂地形处水电开发时在地下建设的用于安置水轮机、水轮发电机和各种辅助设备的建筑物,一般由水电站主厂房和水电站副厂房两部分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引水洞室、尾水洞室等,它是水工建筑物、机械和电气设备的综合体,又是运行人员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所以地下厂房通风系统是地下厂房设计建设必不可少的结构,通常为了尽量减少各室间工作的相互影响,会选择设置单独与各厂房连通的进风洞和出风洞进行各厂房的通风换气,多个厂房分别设置通风的进风洞和出风洞会导致洞室作业范围大,作业周期长,尤其是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作业难度会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仅需挖设连通的竖井、交通洞、厂房通风洞,并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进风管、出风管与各厂房连通,从而实现各厂房与外界的连通换气。

2、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包括:

3、厂房通风洞,其围设在地下厂房群周围;

4、交通洞,其水平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厂房通风洞连通;

5、竖井,其竖直设置且底端与所述交通洞的另一端连通;

6、所述厂房通风洞的侧壁、所述交通洞的两侧壁及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竖井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多组连通的安装凹槽,一侧的安装凹槽内设置有进风管,另一侧的安装凹槽内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安装凹槽外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将所述进风管、所述出风管锁紧在对应的安装凹槽内,所述进风管、所述出风管均由多段通风管可拆卸连接而成,所述进风管的入口与外界连通、出口与所述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均连通,所述出风管的入口与所述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均连通、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进风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吹风机,所述进风管的出口与各厂房连通处、所述出风管的入口与各厂房连通处、所述出风管的出口处均设置有吸风机。

7、优选的是,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中,同轴相邻的两段通风管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8、第一连接管,其与所述通风管同轴且外径相同并设置在两相邻通风管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可拆卸设置有通风扇;

9、一对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同轴且反向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周,各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对接的第一连接管、通风管外周,两第二连接管背对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各通风管上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板移动插设在对应的限位孔内。

10、优选的是,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中,两第二连接管之间的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两对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支撑孔,各对支撑孔内均移动插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轴线平行的齿条,且两齿条的齿面相对,各齿条的一端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管连接,两齿条间的第一连接管上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各齿条均啮合齿轮。

11、优选的是,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中,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当所述第二连接管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块接触相抵时,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通风管和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的空隙位置对应。

12、优选的是,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中,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管侧的所述通风管上设置有一对夹持块,所述限位孔位于一对夹持块之间,所述夹持块与所述限位块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接触相抵。

13、优选的是,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中,与所述夹持块对应的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内设置有部分突出于所述容纳凹槽槽口的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容纳凹槽底壁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滚珠对应的凹坑。

14、优选的是,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中,所述通风管内靠近其一端口处设置有径向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一对分别与两连接孔对应的连接杆。

15、优选的是,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中,所述通风管内移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通风管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对滑轨,所述过滤网周边设置有移动插设在所述滑轨内的滑块,所述过滤网中间设置有内螺纹管,所述支撑杆中间转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插设在所述内螺纹管内。

16、优选的是,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17、第一限位管,其设置在安装凹槽一侧的洞壁上;

18、第二限位管,其设置在安装凹槽的另一侧洞壁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管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管的一端封口;

19、限位杆,其穿过所述第一限位管且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限位管内,所述限位杆上通过螺纹结构移动设置有水平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安装凹槽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通风管接触相抵。

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地下厂房通风系统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一、围绕地下厂房群修建厂房通风洞,同时修建竖井;

22、步骤二、修建连通厂房通风洞与竖井的交通洞;

23、步骤三、在安装凹槽内同时安装进风管、出风管;

24、步骤四、安装各处吹风机、吸风机;

25、步骤五、打开各吹风机、吸风机,使外界新鲜空气依次经过吹风机、送风管、送风管的出口与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连通处的吸风机进入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同时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内的非新鲜空气依次经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与出风管的入口处的吸风机、出风管、出风管的出口处的吸风机排至外界。

26、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通过连接的竖井、交通洞、厂房通风洞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内设置有两端开口分别与外界、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均连通的进风管、出风管,进风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吹风机,出风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吸风机,使吹风机、进风管、各厂房、出风管、吸风机形成通路,在吹风机的作用下将外界新空气经进风管送入各厂房,同时,在吸风机的作用下各厂房内旧空气经出风管排至外界,实现各厂房的通风,该通风系统仅需挖设连通的竖井、交通洞、厂房通风洞,在其侧壁上设置进风管、出风管,并在厂房通风洞内使进风管出口、出风管入口与各厂房连通,从而实现各厂房与外界的连通换气,无需针对各厂房分别单独挖设进风洞、出风洞,可有效缩小作业范围,缩短作业周期,降低作业难度。

27、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同轴相邻的两段通风管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第二连接管之间的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两对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支撑孔,各对支撑孔内均移动插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轴线平行的齿条,且两齿条的齿面相对,各齿条的一端均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管连接,两齿条间的第一连接管上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各齿条均啮合齿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当所述第二连接管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块接触相抵时,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通风管和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的空隙位置对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管侧的所述通风管上设置有一对夹持块,所述限位孔位于一对夹持块之间,所述夹持块与所述限位块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接触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夹持块对应的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内设置有部分突出于所述容纳凹槽槽口的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容纳凹槽底壁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滚珠对应的凹坑。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内靠近其一端口处设置有径向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一对分别与两连接孔对应的连接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内移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通风管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对滑轨,所述过滤网周边设置有移动插设在所述滑轨内的滑块,所述过滤网中间设置有内螺纹管,所述支撑杆中间转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插设在所述内螺纹管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厂房通风系统的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包括:厂房通风洞,其围设在地下厂房群周围;交通洞,其一端与所述厂房通风洞连通;竖井,其底端与所述交通洞的另一端连通;厂房通风洞的侧壁、交通洞的两侧壁及与其对应连接的竖井的两侧壁上设有多组连通的安装凹槽,一侧的安装凹槽内设有进风管,另一侧的安装凹槽内设有出风管,进风管的入口与外界连通、出口与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均连通,出风管的入口与地下厂房群的各厂房均连通、出口与外界连通,进风管的入口处设有吹风机,进风管的出口与各厂房连通处、出风管的入口与各厂房连通处、出风管的出口处均设有吸风机。本发明可有效缩小作业范围,降低作业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星,杨伟刚,叶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