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17476发布日期:2024-04-23 11:4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地用于机动车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和冷却剂循环回路的换热器,尤其冷凝器。


背景技术:

1、用于机动车的换热器、尤其冷凝器在现有技术中以不同的设计方案已知。

2、已知空气冷却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由于用于空气的穿流的大的面状的管-肋块而具有相对大的结构大小。这种冷凝器典型地在前部设置在机动车的车头处并且处于机动车迎流的直接的空气流中。由此,小的结构大小和在机动车之内的单独安置是不可能的。

3、在冷却剂冷却的冷凝器中,结构大小明显更紧凑从而其可以良好地在释放的结构空间中安置。然而,用于配合到结构空间中的端口的设置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使得设为用于制冷剂和冷却剂的流体连接可以紧凑地且配合精确地构成,其中在此内部互连和内部流体通道走向对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是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换热器,尤其冷凝器,所述换热器在结构空间需求小的情况下紧凑地构成并且尽管如此仍具有改进的换热效率。

2、所述目的借助本发明的特征来实现。

3、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冷凝器,其具有:换热器块,所述换热器块具有多个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体通道和多个用于液态冷却剂第二流体通道,其中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彼此热连接;流体收集器,其中第一流体通道具有第一流体通道部段和第二流体通道部段,其中设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体入口,所述第一流体入口与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段流体连接,其中设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与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段流体连接,其中设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二流体入口,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与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段流体连接,其中设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段流体连接,其中流体收集器具有用于制冷剂的第三流体入口和用于制冷剂的第三流体出口,并且其中设有用于液态冷却剂的第四流体入口,所述第四流体入口与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接,并且其中设有用于液态冷却剂的第四流体出口,所述第四流体出口与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接,其中第一流体出口与第三流体入口流体连接,并且第三流体出口与第二流体入口流体连接。由此实现,在结构方式紧凑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换热效率,并且借助于流体收集器也实现在作为过冷区域的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段中制冷剂的过冷的改进。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段用于制冷剂的放热和冷凝,并且同样可以针对制冷剂的密度提高的实际情况优化地构成,使得关于此在结构空间相同的情况下也发生改进的放热和冷凝,或者在相同的放热和冷凝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换热器块所需的结构空间。由此,例如可以减小换热器块的大小。

4、在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尤其有利的是,换热器块由多个换热器板构成,所述换热器板上下堆叠并且所述换热器板构成至少具有第一流体通道部段和第二流体通道部段的第一流体通道并且也构成第二流体通道。借此,能够以成本有益的方式实现紧凑的换热器块,其中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段和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段还有第二流体通道可以针对需求地配置,尤其关于流动横截面方面配置。因此,制冷剂或液态冷却剂的相应的流动速度还有与此相关的压降能够特定地选择。

5、在另一实施例中也有利的是,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段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路和一个第二通路,其中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串联连接从而能够被串联地穿流。借此,第一流体通道部段的第一流体通道分成用于放热和冷凝的至少两个通路,以便实现在第二流体通道中在制冷剂和液态冷却剂之间的有益的换热。借此,能够实现关于制冷剂的流动速度和密度的调整。

6、也适当的是,第一流体通道部段的第一通路具有比第一流体通道部段的第二通路和/或比第二流体通道部段更大的流动横截面。借此,能够匹配于制冷剂的密度和流动速度。

7、尤其有利的是,第一流体通道部段的第二通路具有比第二流体通道部段更大的流动横截面。由此,同样可以对具有气态和液态制冷剂的冷凝区域和对用于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区域进行调整。

8、也适当的是,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段的第一通路能够与第二流体通道逆流地被穿流和/或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段能够与第二流体通道逆流地被穿流和/或第一流体通道部段的第二通路能够与第二流体通道顺流地被穿流。由此,进行有效的换热,尤其在放热区域中和在过冷区域中进行有效的换热,在所述放热区域和过冷区域中,与制冷剂的温度保持相对恒定的冷凝区域相比,实现制冷剂的更大的温度降低。

9、还有利的是,流体收集器具有管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在侧面处具有用于制冷剂流入到流体收集器中的第三流体入口和用于制冷剂从流体收集器流出的第三流体出口。借此,流体收集器能够节约空间地接合于换热器块,并且流体连接无需附加地铺设管路就可进行,这节约了结构空间和成本。

10、此外适当的是,在换热器块和流体收集器之间设置有具有两个流体连接通道的流体传导元件,其中第一流体连接通道构成在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三流体入口之间的流体连接,并且其中第二流体连接通道构成在第三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入口之间的流体连接。由此,可以尤其节约空间地实现在换热器块和流体收集器之间的流体连接,从而同时可以进行流体连接朝向另一结构高度的转向,使得要连接的流体入口或流体出口不必直接对置。

11、也适当的是,流体传导元件构成为具有两个槽的板,其中板设置在换热器块和流体收集器的壳体之间,并且流体传导元件的板中的两个槽构成第一流体连接通道和第二流体连接通道。借此能够以简单且节约结构空间的方式将流体收集器接合于换热器块。

12、也有利的是,流体收集器借助其壳体在换热器块处设置和固定成,使得其仅在换热器块的延伸的第一子区域的范围内延伸并且露出换热器块的第二子区域,其中尤其在第二子区域中设有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尤其用于冷却剂的第四流体入口和/或用于制冷剂的第二流体出口。因此,换热器能够与用于制冷剂或液态冷却剂的至少一个流体循环回路或两个流体循环回路有益地且节约结构空间地连接。

13、尤其适当的是,换热器块和/或换热器板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基本形状,其中换热器板和/或换热器块的宽度处于75mm至85mm的范围内,尤其为80mm,和/或换热器板和/或换热器块的长度处于170mm至185mm的范围内,尤其为183mm。这相对于现有技术示出换热器块或换热器板的尺寸的显著降低并且用于明显的结构空间降低。这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换热器具有其流体引导部的设计方案引起明显更高的换热效率,这在结构空间减小的情况下仍带来足够的换热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器(1),尤其冷凝器,所述换热器具有:换热器块(2),所述换热器块具有多个用于制冷剂的第一流体通道(3)和多个用于液态冷却剂的第二流体通道(4),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4)彼此热连接;流体收集器(5),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具有第一流体通道部段(7)和第二流体通道部段(8),其中设有用于所述制冷剂的第一流体入口(9),所述第一流体入口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段(7)流体连接,其中设有用于所述制冷剂的第一流体出口(10),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部段(7)流体连接,其中设有用于所述制冷剂的第二流体入口(11),所述第二流体入口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部段(8)流体连接,其中设有用于所述制冷剂的第二流体出口(12),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的所述第二流体通道部段(8)流体连接,其中所述流体收集器(5)具有用于所述制冷剂的第三流体入口(13)和用于所述制冷剂的第三流体出口(14),并且其中设有用于液态冷却剂的第四流体入口(15),所述第四流体入口与第二流体通道(4)流体连接,并且其中设有用于所述液态冷却剂的第四流体出口(16),所述第四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4)流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0)与所述第三流体入口(13)流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流体出口(14)与所述第二流体入口(11)流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热器(1),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1),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其具有:带有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的换热器块;流体收集器,其中第一流体通道具有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部段,其中设有第一流体入口,其与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段流体连接,设有第一流体出口,其与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流体通道部段流体连接,其中设有第二流体入口,其与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段流体连接,设有第二流体出口,其与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流体通道部段流体连接,其中流体收集器具有第三流体入口和出口,并且其中设有第四流体入口,其与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接,并且其中设有第四流体出口,其与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接,其中第一流体出口与第三流体入口流体连接,并且第三流体出口与第二流体入口流体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西弗斯,乌韦·福斯特,希卡姆·鲁哈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勒国际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