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27830发布日期:2024-01-16 12:3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分流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空调器,具体涉及一种分流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采用双出风口的空调器也逐渐进入生活,相关技术中的双出风口的空调器大多采用双贯流双出风的方式,然而双贯流双出风的布置方式需要装配的零部件较多,不仅导致装配效率降低,还使整个机身的尺寸偏大,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分流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2、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

3、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4、本公开实施例的分流部件,包括:一体成型地分流筋、连接筋和分流锥,所述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分流筋相连,所述连接筋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锥相连,所述分流筋朝向远离所述分流锥的一侧延伸,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筋在所述分流筋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5、本公开实施例的分流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锥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二端面为弧形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为多个平面依次连接形成的弯折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锥内部具有空腔。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筋为沿所述连接筋长度方向延伸的倾斜的弧形筋。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部件内具有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位于所述分流锥的两侧。

10、本公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包括:固定框和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为权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与所述固定框相连,所述分流锥与所述固定框之间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分流筋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口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尺寸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尺寸不同。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朝向所述分流部件的一侧具有缺口,所述分流筋位于所述扫风叶片和所述分流锥之间,且所述分流筋远离所述分流格栅的一侧伸入所述缺口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一导风部件和第二导风部件,所述第一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上具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分流锥上具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相连。

15、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内具有主风道;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出风组件。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地分流筋、连接筋和分流锥,所述连接筋的一端与所述分流筋相连,所述连接筋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锥相连,所述分流筋朝向远离所述分流锥的一侧延伸,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筋在所述分流筋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二端面为弧形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为多个平面依次连接形成的弯折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内部具有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为沿所述连接筋长度方向延伸的倾斜的弧形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内具有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位于所述分流锥的两侧。

6.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尺寸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尺寸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朝向所述分流部件的一侧具有缺口,所述分流筋位于所述扫风叶片和所述分流锥之间,且所述分流筋远离所述分流格栅的一侧伸入所述缺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风部件和第二导风部件,所述第一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上具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分流锥上具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相连。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公开具体公开了一种分流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所述分流部件包括一体成型地分流筋、连接筋和分流锥,连接筋的一端与分流筋相连,连接筋的另一端与分流锥相连,分流筋朝向远离分流锥的一侧延伸,至少连接筋在分流筋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本公开的分流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悦,薛自然,熊本文,王美,陈港平,张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