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及窗式空调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21471发布日期:2024-04-01 14:3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窗式空调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及窗式空调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及窗式空调。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用户在使用空调器时为了节能,一般会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无法流通,造成室内空气质量降低。这就要求现有空调的功能不能只局限于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同时还要兼备新风的引进以及温度调节等功能。窗式空调器由于其体积较小,结构紧凑,因此新风的布置受其空间的限制,效果较差。

2、现有公开专利技术cn 216361422 u中,公开一种新型窗机新风空调,在空调器内部侧边设置新风箱,安装离心风机,部分新风直接进入室内,另一部分新风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室内,新风温度不能精确控制,对室内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同时占用空间较大,过滤网在室外侧拆装不方便;公开专利技术wo2021151261a1中,在空调器室外侧设计一个新风模块,新风经优化的风道之后再经室内换热器送入室内,新风温度不能精确调节,对室内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此外室外侧占用较大空间,结构复杂,利用室内换热器与新风换热会降低空调器原有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式空调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及窗式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窗式空调新风对室内环境温度影响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窗式空调控制方法,所述窗式空调包括设置在室内侧的新风模块;该方法包括:

4、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

5、当窗式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判断用户是否开启新风模式;

6、当判断结果为用户开启新风模式时,获取加湿液液位h;

7、判断判断加湿液液位h与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之间的大小关系;

8、当加湿液液位h>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时,开启新风加湿控制步骤,以利用室外侧加湿液对引入新风进行降温加湿;

9、当加湿液液位h≤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时,开启新风控制步骤,进行新风供应。

10、进一步的,开启新风加湿控制步骤或开启新风控制步骤之后,还包括,

11、判断用户是否关闭新风模式;

12、当判断结果为关闭新风模式时,关闭新风模块、加湿模块或者是关闭新风模块;

13、当判断结果为继续运行新风模式时,关闭加湿模块,返回判断加湿液液位h与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之间的大小关系;

14、基于判断结果,开启新风加湿控制步骤或新风控制步骤。

15、进一步的,所述开启新风加湿控制步骤,包括:

16、开启水泵和雾化器,进行新风加湿;

17、开启送风部件,进行新风供应。

18、进一步的,所述开启新风控制步骤,包括:

19、开启送风部件,进行新风供应。

20、进一步的,当判断结果为用户开启新风模式时,还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s和室内新风出风温度tx;

21、判断室内环境温度ts与室内新风温度tx之间的大小关系;

22、基于判断结果,执行新风温度控制步骤。

23、进一步的,所述基于判断结果,执行新风温度控制步骤,包括:

24、当丨室内环境温度ts-室内新风温度tx丨<设定温差时,保持当前送风部件的转速不变;

25、当丨室内环境温度ts-室内新风温度tx丨≥设定温差,判断室内环境温度ts与室内新风温度tx之前的大小;当室内环境温度ts>室内新风温度tx时,每设定时间间隔降低送风部件的转速x;否则,每设定时间间隔增加送风部件转速x。

26、进一步的,所述设定时间间隔为5min;和/或,x为50rmp;和/或,所述设定温差为3℃。

27、本发明提供的窗式空调控制方法,通过利用窗式空调器运行产生的冷凝水、新风温度传感器对引入室内的新风进行温度控制,同时增加了新风的湿度,使得新风引入对室内环境温度影响较小,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拆卸方便,对单冷窗机整体的结构影响较小。

2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29、参数单元,用于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

30、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窗式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判断用户是否开启新风模式;

31、获取单元,用于当判断结果为用户开启新风模式时,获取加湿液液位h;

32、新风控制单元,用于当加湿液液位h>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时,开启新风加湿控制步骤,以利用室外侧加湿液对引入新风进行降温加湿;当加湿液液位h≤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时,开启新风控制步骤,进行新风供应。

3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执行所述方法。

3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所述方法。

3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窗式空调,用于执行所述方法。

36、进一步的,所述窗式空调内具有中隔板,通过中隔板将所述窗式空调分隔成室内侧和室外侧;还包括用于向室内供应新风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布置在室内侧并与所述中隔板连接。

37、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箱、送风部件、雾化器;其中,所述新风箱固定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送风部件固定在所述新风箱底部,且进口与所述中隔板上对应位置的新风进风格栅连通,出口朝上设置;所述雾化器布置在所述新风箱顶部,且通过输水管与室外侧中的加湿液组件连接;所述新风箱上部开设有新风出风口。

38、进一步的,所述新风出风口上设置有过滤网组件。

39、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为压力旋流雾化器。

40、进一步的,所述新风出风口下方设置有新风出风温度传感器。

41、进一步的,所述加湿液组件包括集水槽、水泵和液位传感器;其中:

42、所述集水槽设置在室外侧,用于收集冷凝水或存储低温盐溶液;

43、所述水泵布置在所述集水槽内;

44、所述液位传感器布置在所述集水槽内。

45、本发明提供的窗式空调,在单冷窗机内实现新风功能,不占用室外侧的空间,对室外侧影响较小,在中隔板处开格栅用于新风的引入,利用部分冷凝水用于新风的冷却,减少新风对室内舒适性的影响,同时也能对新风进行适当加湿,改善室内空气的舒适度;利用部分冷凝水雾化与新风进行对流换热,对室外侧冷凝器打水影响较小,同时回收了冷凝水的冷量,降低了新风的温度;在新风出风口处设置过滤装置,提高新风质量,同时整个新风结构位于室内侧,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在新风出口处增加了新风出风温度传感器,将其与室内环境温度比较,通过调节离心风机转速达到调节新风温度的目的,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窗式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包括设置在室内侧的新风模块;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启新风加湿控制步骤或开启新风控制步骤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结果为用户开启新风模式时,还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s和室内新风出风温度tx;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判断结果,执行新风温度控制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时间间隔为5min;和/或,x为50rmp;和/或,所述设定温差为3℃。

6.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窗式空调,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内具有中隔板,通过中隔板将所述窗式空调分隔成室内侧和室外侧;还包括用于向室内供应新风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布置在室内侧并与所述中隔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箱、送风部件、雾化器;其中,所述新风箱固定在所述中隔板上;所述送风部件固定在所述新风箱底部,且进口与所述中隔板上对应位置的新风进风格栅连通,出口朝上设置;所述雾化器布置在所述新风箱顶部,且通过输水管与室外侧中的加湿液组件连接;所述新风箱上部开设有新风出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上设置有过滤网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为压力旋流雾化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下方设置有新风出风温度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液组件包括集水槽、水泵和液位传感器;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及窗式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窗式空调新风对室内环境温度影响大的技术问题。该窗式空调包括设置在室内侧的新风模块;该方法包括: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当窗式空调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判断用户是否开启新风模式;当判断结果为用户开启新风模式时,获取加湿液液位H;判断判断加湿液液位H与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之间的大小关系;当加湿液液位H>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时,开启新风加湿控制步骤,以利用室外侧加湿液对引入新风进行降温加湿;当加湿液液位H≤设定加湿液液位参数H1时,开启新风控制步骤,进行新风供应。本发明新风引入对室内环境温度影响较小。

技术研发人员:刘斐,陈晨,李陆伟,聂源基,晁亮宇,仲明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