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17984发布日期:2023-06-01 00:2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石墨化是碳-石墨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重要工艺,即石墨产品的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热处理方法使原本分布杂乱无章的碳原子整齐排列,是碳材料经“微晶”增长由碳网的二维结构向三维有序结构转变的过程。石墨化炉通常采用冶金焦、煅后焦、石英砂等颗粒材质作为保温料,石墨化炉保温料又叫电阻料,在石墨化生产过程中,加热阶段起隔绝空气并具有保温作用,所以保温料加热结束后温度非常高,目前,石墨化余热利用方法主要有烟气余热回收或者通过炉体通风等方法收集余热,无法快速的使保温料得到余热回收,造成热损失较大,在使用冶金焦或者煅后焦作为保温料时,通风回收余热,更增加了保温料的烧损,无形中也增加了石墨化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既可实现保温料降温速率的调整,又可降低可燃保温料的烧损。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石墨化炉及其保温料层,以及活动设置在保温料层上方的余热回收箱,所述余热回收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流腔室和多个竖直设置的换热腔室,多个换热腔室呈钉耙状贯通固接在平流腔室下方,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变频鼓风机,平流腔室前端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变频鼓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冷风管道与冷风进气口相连接,平流腔室后端设置有热风出气口,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热风汇集管道,热风出气口通过热风管道与热风汇集管道连接,平流腔室上方还设置有高频振动器,各换热腔室的下部设置有便于插入保温料层的锥尖状底部,且各换热腔室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改变平流腔室气流方向的折流板,各折流板的上端与平流腔室的顶板固定连接,各折流板的下端悬垂至换热腔室中部,冷风进气口和热风出气口处分别设置有进风测温器和出风测温器,石墨化炉侧方设置有电控柜,所述进风测温器、出风测温器、高频振动器和变频鼓风机均与电控柜电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测温器和出风测温器均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分别对余热回收箱的进风和出风温度进行测量,据此来调节变频鼓风机的工作频率,控制风量和风速,以保证对保温料合适的降温速度和温度。

5、进一步地,所述平流腔室上方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高频振动器,通过振动帮助换热腔室更顺利地插入保温料层,前后两端同时振动能够更好地保证余热回收箱各换热腔室相对同步地插入保温料层。

6、进一步地,所述热风汇集管道通过法兰结构与热风出气口可拆卸连接,便于热风汇集管道与余热回收箱之间的脱离。

7、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箱前、后侧均设置有防撞块,防撞块底部设置楔形导向面,在余热回收箱插入或吊离石墨化炉时,起到防撞、导向作用。

8、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其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如变频鼓风机、高频振动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电控柜及其控制电路设置等,均采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采用在相对密闭的余热回收箱体内部通风与石墨化炉保温料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来进行余热回收,既可实现保温料降温速率的调整,又可降低可燃保温料的烧损。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石墨化炉及其保温料层,以及活动设置在保温料层上方的余热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流腔室和多个竖直设置的换热腔室,多个换热腔室呈钉耙状贯通固接在平流腔室下方,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变频鼓风机,平流腔室前端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变频鼓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冷风管道与冷风进气口相连接,平流腔室后端设置有热风出气口,平流腔室上方设置有热风汇集管道,热风出气口通过热风管道与热风汇集管道连接,平流腔室上方还设置有高频振动器,各换热腔室的下部设置有便于插入保温料层的锥尖状底部,且各换热腔室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改变平流腔室气流方向的折流板,各折流板的上端与平流腔室的顶板固定连接,各折流板的下端悬垂至换热腔室中部,冷风进气口和热风出气口处分别设置有进风测温器和出风测温器,石墨化炉侧方设置有电控柜,所述进风测温器、出风测温器、高频振动器和变频鼓风机均与电控柜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测温器和出风测温器均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腔室上方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高频振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汇集管道通过法兰结构与热风出气口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箱前、后侧均设置有防撞块,防撞块底部设置楔形导向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化炉保温料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保温料层上方的余热回收箱,余热回收箱包括平流腔室和多个换热腔室,多个换热腔室呈钉耙状贯通固接在平流腔室下方,平流腔室前后分别设有冷风进气口和热风出气口,进出气口上分别设置有测温器,冷风进气口连接变频鼓风机,热风出气口连接热风汇集管道,平流腔室上设置有高频振动器,各换热腔室下部设有便于插入保温料层的锥尖状底部,各换热腔室中间设有改变平流腔室气流方向的折流板。采用在密闭的余热回收箱体内部通风与石墨化炉保温料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进行余热回收,既可实现保温料降温速率的调整,又可降低可燃保温料的烧损。

技术研发人员:刘贺利,何改霞,弭丹阳,陈勇,赵涛涛,邢春才,杨腾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