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6219发布日期:2023-07-20 16:0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空调,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1、目前,挂式空调室内机一般安装在墙体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挂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包括机壳,机壳的长度方向一般沿水平方向设置,机壳上通常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的长条形室内出风口,机壳上还设置有进风口,机壳内设有换热器和换热风机,使得室内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到机壳内与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内出风口流出。

2、为了更好的营造室内环境,一般在挂式空调内增加了引入新风的功能,在机壳上设置新风出风口,引入的新风从新风出风口流向室内,但是,在冬天天气较冷时以及夏天天气较热时,新风出风温度与空调出风温度相反,新风夏天吹热风以及冬天吹冷风是众多新风空调的痛点,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存在温差,当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时,开启新风后,会使得用户感受到两种不同温度的气流,具有较为明显的不适感,降低用户体验;一般将空调的新风出风口设置在室内进风口的一侧,使得新风与室内风在室外进行混合,或者设置新风腔与换热风道连通,设置新风与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在空调室内机内混合,混合风再流出空调室内机,混合风通过室内出风口吹出后,出风方向比较单一,并且直吹向人,影响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3、机壳,其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机壳包括外罩和设于所述外罩前侧且与所述外罩连接的前面板;

4、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上,包括:设于所述外罩上,位于前侧的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外罩上,位于其第一侧的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外罩上,位于其第二侧的第三出风口;以及设于所述外罩上,位于其顶部的进风口;

5、换热风道,设于所述外罩内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6、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7、新风外壳,设于所述外罩内且其内设有与室外连通的新风风机腔;

8、第一出风通道,形成于所述外罩和所述前面板之间,且与所述换热风道隔绝,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

9、第二出风通道,形成于所述外罩和所述前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新风风机腔、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

10、第一混风腔和第二混风腔,分别形成于所述外罩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混风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混风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二侧;

11、风腔口,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之间将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连通;

12、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风机腔内且驱动室外新风进入所述新风风机腔内,然后经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流出;

13、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驱动室内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换热风道内与所述换热器换热,换热后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风腔口流出。

14、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罩包括设于其顶部的进风面板,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进风面板上;

15、所述外罩具有位于第一侧的第一侧罩板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侧罩板;

16、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侧罩板上;所述第三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侧罩板上;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混风腔和所述第二混风腔分别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流出。

17、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18、挡风板,连接在所述风腔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风腔口,所述挡风板关闭所述风腔口时,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风道隔绝。

19、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具有相对设置的挡风板第一端和挡风板第二端,并且,所述挡风板还具有关闭所述风腔口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风腔口的开启位置;

20、所述挡风板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开启位置间转动时,所述挡风板绕所述挡风板第一端转动。

21、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外罩相对的侧壁上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外罩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位置设有第一台阶;所述外罩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二隔板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台阶;

22、当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外罩组装形成机壳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台阶相接、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台阶相接,从而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23、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罩板前侧的第一侧面板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罩板前侧的第二侧面板,所述出风口还包括:

24、第四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板和/或第二侧面板上。

25、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包括位于其顶部的前面板顶板和位于其底部的前面板底板以及连接在前板面顶板和底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前侧的前面板前板,所述前面板前板和所述前面板底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出风口还包括:

26、第五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五出风口设于所述前面板底板上。

27、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外壳上设有新风排风口,所述外罩包括位于其前侧的外罩前板,所述外罩前板上设有与所述新风排风口相对的新风入风口,所述新风风机腔通过所述新风排风口和所述新风入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连通。

28、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位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前侧,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五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通过所述风腔口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且所述风腔口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底壁上。

29、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上设有挡风板加强筋,所述挡风板关闭所述风腔口时,所述挡风板加强筋位于所述挡风板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一侧,所述挡风板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包括设于其顶部的进风面板,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进风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具有相对设置的挡风板第一端和挡风板第二端,并且,所述挡风板还具有关闭所述风腔口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风腔口的开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外罩相对的侧壁上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外罩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位置设有第一台阶;所述外罩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二隔板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罩板前侧的第一侧面板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罩板前侧的第二侧面板,所述出风口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包括位于其顶部的前面板顶板和位于其底部的前面板底板以及连接在前板面顶板和底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前侧的前面板前板,所述前面板前板和所述前面板底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出风口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外壳上设有新风排风口,所述外罩包括位于其前侧的外罩前板,所述外罩前板上设有与所述新风排风口相对的新风入风口,所述新风风机腔通过所述新风排风口和所述新风入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上设有挡风板加强筋,所述挡风板关闭所述风腔口时,所述挡风板加强筋位于所述挡风板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一侧,所述挡风板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上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换热风道,设于机壳内且与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换热器,设于换热风道内;新风风机,设于机壳内;换热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第一出风通道,形成于机壳内且与换热风道隔绝,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连通;第二出风通道,形成于机壳内,与新风风机腔、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连通;第一混风腔和第二混风腔,分别形成于机壳内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混风腔连通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一侧,第二混风腔连通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二侧;风腔口,设于换热风道和第一出风通道之间将换热风道和第一出风通道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波,施静,孙祥,陈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