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1760发布日期:2023-10-11 13:1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导管,具体为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


背景技术:

1、热导管一般是中空的圆柱形管,当热导管工作时,利用管体内部填充的低沸点工作介质在蒸发段吸收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后蒸发汽化,气态的工作介质带着热量通过绝热段运动至冷凝段,并在冷凝段液化凝结将热量释放出去,冷凝段管体附近安装的散热风扇会将释放的热量排放出去,从而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2、现有技术中的热管仅仅在管体内壁设置有毛细结构层,通过毛细力让在冷凝段液化的工作介质在毛细结构层内回流,毛细力是在三相界面上内弯液面引起的力,这样的热管结构单一,降低了热管的实用性,使得热传导效率仍然具有提升空间,因此急需要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具备提高热导管传热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靠近管体中部的一侧与绝热段相连通,所述绝热段远离蒸发段的一侧与冷凝段相连通,所述蒸发段内部包括第一毛细结构层和挡板,所述绝热段内部包括第二毛细结构层和第四毛细结构层,所述冷凝段内部包括第三毛细结构层和水冷壳体,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第二毛细结构层、第三毛细结构层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设置在蒸发段部分对应的管体的内壁上,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蒸发段和绝热段的交界处对应的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设置在绝热段部分对应的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绝热段内部中心对称均布设置有两个第四毛细结构层,且所述第四毛细结构层的外表面与第二毛细结构层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水冷壳体固定安装在冷凝段部分对应的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层设置在水冷壳体的内表面上,所述水冷壳体远离绝热段的端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3、优选的,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从远离第二毛细结构层的一端到另一端不断变大。

4、优选的,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从远离第一毛细结构层的一端到另一端不断变大,且第二毛细结构层的最大厚度等于第一毛细结构层的厚度,第一毛细结构层的厚度均匀不变。

5、优选的,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层的厚度最大处对应的内径与第二毛细结构层的厚度最小处对应的内径相等。

6、优选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第二毛细结构层、第三毛细结构层、第四毛细结构层均为纤维编织成的三维网状毛细层。

7、优选的,所述第四毛细结构层为中空管状,所述第四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从远离第一毛细结构层的一端到另一端不断变大。

8、优选的,所述挡板靠近绝热段一侧的表面与第四毛细结构层靠近蒸发段一侧的端面都位于蒸发段和绝热段的交界处。

9、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新型复合热导管,通过在绝热段内部设置第四毛细结构层,且在蒸发段内部固定安装挡板来减小气态的工作介质通过绝热段的截面积,使气态的工作介质流速变快,减少气态的工作介质从蒸发段流动到冷凝段的时间。

11、2、该新型复合热导管,通过在管体内表面和第三毛细结构层外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水冷壳体,当气态的工作介质进入冷凝段液化时,由于水冷壳体中的冷却液使冷凝段处于低温状态,从而加速气态的工作介质中热量的释放,加快蒸汽的冷凝速度。

12、3、该新型复合热导管,通过控制第一毛细结构层、第二毛细结构层、第三毛细结构层的厚度,且在绝热段和第二毛细结构层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第四毛细结构层,从冷凝段到蒸发段,随着第三毛细结构层和第二毛细结构层厚度的增大,使气态的工作介质在冷凝段液化后回流到蒸发段的速度变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部包括蒸发段(2)、绝热段(3)、冷凝段(4),所述蒸发段(2)靠近管体(1)中部的一侧与绝热段(3)相连通,所述绝热段(3)远离蒸发段(2)的一侧与冷凝段(4)相连通,所述蒸发段(2)内部包括第一毛细结构层(5)和挡板(9),所述绝热段(3)内部包括第二毛细结构层(6)和第四毛细结构层(8),所述冷凝段(4)内部包括第三毛细结构层(7)和水冷壳体(10),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5)、第二毛细结构层(6)、第三毛细结构层(7)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5)设置在蒸发段(2)部分对应的管体(1)的内壁上,所述挡板(9)固定连接在蒸发段(2)和绝热段(3)的交界处对应的管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6)设置在绝热段(3)部分对应的管体(1)的内壁上,所述绝热段(3)内部中心对称均布设置有两个第四毛细结构层(8),且所述第四毛细结构层(8)的外表面与第二毛细结构层(6)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水冷壳体(10)固定安装在冷凝段(4)部分对应的管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层(7)设置在水冷壳体(10)的内表面上,所述水冷壳体(10)远离绝热段(3)的端部设置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层(7)的厚度从远离第二毛细结构层(6)的一端到另一端不断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6)的厚度从远离第一毛细结构层(5)的一端到另一端不断变大,且第二毛细结构层(6)的最大厚度等于第一毛细结构层(5)的厚度,第一毛细结构层(5)的厚度均匀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层(7)的厚度最大处对应的内径与第二毛细结构层(6)的厚度最小处对应的内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5)、第二毛细结构层(6)、第三毛细结构层(7)、第四毛细结构层(8)均为纤维编织成的三维网状毛细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毛细结构层(8)为中空管状,所述第四毛细结构层(8)的厚度从远离第一毛细结构层(5)的一端到另一端不断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9)靠近绝热段(3)一侧的表面与第四毛细结构层(8)靠近蒸发段(2)一侧的端面都位于蒸发段(2)和绝热段(3)的交界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热导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热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靠近管体中部的一侧与绝热段相连通,所述绝热段远离蒸发段的一侧与冷凝段相连通,该新型复合热导管,通过在绝热段内部设置第四毛细结构层,且在蒸发段内部固定安装挡板来减小气态的工作介质通过绝热段的截面积,使气态的工作介质流速变快,减少气态的工作介质从蒸发段流动到冷凝段的时间,该新型复合热导管,通过在管体内表面和第三毛细结构层外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水冷壳体,当气态的工作介质进入冷凝段液化时,由于水冷壳体中的冷却液使冷凝段处于低温状态,从而加速气态的工作介质中热量的释放,加快蒸汽的冷凝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锐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