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9870发布日期:2023-09-02 15:1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人防工程,具体为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1、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2、现有的换气装置在长时间使用下,空气中的灰尘会逐步将装置内部的防尘网堵住,使得装置进气效果差,并且现有的换气装置还需要通过滤网对空气进行过滤,而滤网在多次使用后需要进行更换,以保证装置过滤效果,但一般装置更换滤网比较麻烦,更换效率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一般换气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灰尘会将防尘网堵住导致进气效果差,和一般换气装置更换滤网比较麻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包括主体、卡板、卡槽和风机,所述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底部左侧,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主体的顶部中间处,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内腔右侧,所述主体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主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末端贯穿所述主体并延伸至所述主体的内腔底部,所述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刷毛。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主体的内腔左侧前后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前后侧壁。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卡板的内侧壁之间卡接有收集箱。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卡槽的内腔前后侧壁上侧开设有插孔,所述卡槽的内腔插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板,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卡槽的前后侧壁上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有插销。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的内腔前后侧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通过启动电机,使其带动螺杆进行转动,通过螺杆转动,使得移动块带动安装板上下移动,再通过安装板前后两侧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使得安装板移动时保持稳定,再通过安装板的移动,使得刷毛来回对防尘网进行清扫,最后扫落的灰尘掉入收集箱中,从而避免防尘网被灰尘堵塞住。

15、2、该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通过推动推杆,使其带动连接板进行移动,继而使插销末端移出插孔,再通过向上拉动提手,使得安装框架从卡槽中抽出,随后对安装框架上的活性炭过滤板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再将安装框架插入卡槽中,使得插销在弹簧回弹的作用下插接在插孔中,从而使装置的滤网便于更换,提高更换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0)、卡板(200)、卡槽(300)和风机(400),所述卡板(200)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100)的底部左侧,所述卡槽(300)开设在所述主体(100)的顶部中间处,所述风机(400)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100)的内腔右侧,所述主体(100)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10),所述主体(100)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20),所述电机(120)的动力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30),所述螺杆(130)的末端贯穿所述主体(100)并延伸至所述主体(100)的内腔底部,所述螺杆(130)的外侧壁螺接有移动块(140),所述移动块(140)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50),所述安装板(150)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刷毛(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的内腔左侧前后侧壁开设有滑槽(170),所述滑槽(17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180),所述滑块(180)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50)的前后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200)的内侧壁之间卡接有收集箱(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00)的内腔前后侧壁上侧开设有插孔(310),所述卡槽(300)的内腔插接有安装框架(320),所述安装框架(320)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板(330),所述安装框架(3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3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00)的前后侧壁上侧开设有凹槽(350),所述凹槽(35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槽(360),所述限位槽(36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70),所述限位块(37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80),所述连接板(380)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有插销(3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8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381),所述连接板(38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382),所述弹簧(382)的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350)的内腔前后侧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人防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包括主体、卡板、卡槽和风机,所述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底部左侧,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主体的顶部中间处,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内腔右侧,所述主体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主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末端贯穿所述主体并延伸至所述主体的内腔底部,所述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该人防工程通风口智能换气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避免防尘网被灰尘堵塞住,以及使装置的滤网便于更换,提高更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宋晋宇,刘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