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2472发布日期:2023-07-28 03:0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烘干,尤其涉及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


背景技术:

1、实验室检测是指在标准实验室里,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或个人定义准则进行的一系列检测,进实验室之前,需要阅读实验室相关管理条例,进行消毒、个人防具佩戴等准备工作,保证实验效果的准确性、实验人员的安全性,在进行检测时,常常需要用到烘干设备;

2、如授权公开(公告)号为cn215002611u的一种实验室快检烘干机,涉及到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实验室快检烘干机包括机架组件,机架组件上设置有升降式承载组件,升降式承载组件顶部设置有烘干组件,升降式承载组件用于对烘干组件中的下壳体进行搭载;烘干组件包括上壳体、电阻丝和下壳体,上壳体底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烘干腔室a,上壳体与机架组件固定连接,电阻丝固定设置于烘干腔室a内部,下壳体顶部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烘干腔室b,烘干腔室b内部放置有可取出的锡箔纸杯;

3、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干燥完毕时,需要人工将下壳体取出后,才能将锡箔纸杯取出,操作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的一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内侧装配有干燥盒,所述箱体的内侧装配有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用于对干燥盒内的检测物进行干燥,所述底座与干燥盒之间装配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对干燥盒进行移动。

4、优选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固定外壳、风机和第一电加热丝,所述箱体内侧的顶部均布固定有多个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内侧均固定有风机和第一电加热丝,且所述第一电加热丝位于的风机下方。

5、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架、电机、齿轮、支撑杆和透气板,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内侧的一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底座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架顶部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一透气板,所述干燥盒放置在透气板上。

6、优选的,所述透气板的顶部均布开设有多个通孔。

7、优选的,所述箱体与底座之间装配有气流循环机构,所述气流循环机构用于辅助烘干机构对干燥盒内侧的检测物进行干燥。

8、优选的,所述气流循环机构包括蓄热箱、第二电加热丝、鼓风机、进风管、送风管、衔接管和吹风腔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一端固定有蓄热箱,所述蓄热箱的一端固定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箱体固定,所述蓄热箱的内侧固定有第二电加热丝,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固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与蓄热箱固定,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固定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与箱体固定,所述送风管的一端贯穿箱体固定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两端均固定有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的顶部都均布固定有多个吹风腔板,所述吹风腔板均与衔接管连通,所述吹风腔板均位于透气板的正下方。

9、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0、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干燥机构和气流循环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便于对干燥盒内侧的检测物进行均匀干燥,能够对热风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提升了本装置的高效性。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将干燥盒内侧的检测物干燥完毕后,从箱体内快速移出,节省了人力,同时避免人工直接取拿干燥盒而造成烫伤,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箱门(2),所述箱体(1)的一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2),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3),所述箱体(1)的内侧装配有干燥盒(4),所述箱体(1)的内侧装配有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用于对干燥盒(4)内的检测物进行干燥,所述底座(3)与干燥盒(4)之间装配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对干燥盒(4)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固定外壳(5)、风机(6)和第一电加热丝(7),所述箱体(1)内侧的顶部均布固定有多个固定外壳(5),所述固定外壳(5)的内侧均固定有风机(6)和第一电加热丝(7),且所述第一电加热丝(7)位于的风机(6)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架(8)、电机(9)、齿轮(10)、支撑杆(11)和透气板(12),所述底座(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架(8),所述移动架(8)内侧的一端固定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与底座(3)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架(8)顶部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杆(11),两个所述支撑杆(11)的顶部固定有一透气板(12),所述干燥盒(4)放置在透气板(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板(12)的顶部均布开设有多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与底座(3)之间装配有气流循环机构,所述气流循环机构用于辅助烘干机构对干燥盒(4)内侧的检测物进行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循环机构包括蓄热箱(13)、第二电加热丝(14)、鼓风机(15)、进风管(16)、送风管(17)、衔接管(18)和吹风腔板(19),所述底座(3)顶部的一端固定有蓄热箱(13),所述蓄热箱(13)的一端固定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箱体(1)固定,所述蓄热箱(13)的内侧固定有第二电加热丝(14),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有鼓风机(15),所述鼓风机(15)的输入端固定有进风管(16),所述进风管(16)的与蓄热箱(13)固定,所述鼓风机(15)的输出端固定有送风管(17),所述送风管(17)与箱体(1)固定,所述送风管(17)的一端贯穿箱体(1)固定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两端均固定有衔接管(18),所述衔接管(18)的顶部都均布固定有多个吹风腔板(19),所述吹风腔板(19)均与衔接管(18)连通,所述吹风腔板(19)均位于透气板(12)的正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烘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循环模式烘干箱。本技术包括箱体和箱门,箱体的一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箱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箱体的内侧装配有干燥盒,箱体的内侧装配有烘干机构,烘干机构用于对干燥盒内的检测物进行干燥,底座与干燥盒之间装配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用于对干燥盒进行移动。本技术通过干燥机构和气流循环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便于对干燥盒内侧的检测物进行均匀干燥,能够对热风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提升了本装置的高效性,且通过移动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将干燥盒内侧的检测物干燥完毕后,从箱体内快速移出,节省了人力,同时避免人工直接取拿干燥盒而造成烫伤,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宏才,叶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鑫长江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