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1850发布日期:2024-01-23 10:4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下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


背景技术:

1、热力隧道内供热管道输送高温介质,温度超过100℃,供热管道外壁温度可达70℃,是隧道内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典型的废热。废热经过回收,可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因此废热也可看作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废热再利用的研究不仅能满足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热能需求,而且能解决隧道内废热滞留的问题,降低有害废热处理成本,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2、然而现有技术汲取热源普遍为天然地热,并未涉及废弃热能提取再利用,且衬砌内热交换管未直接与热源接触,热量损失率高,隧道衬砌结构存在温度效应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热力隧道内的供热管道上缠绕吸热管,与废弃热源直接接触,换热效率高,提高了废弃热能再利用率,也可推广至电力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包括供热管道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管倾斜以螺旋形式缠绕在所述供热管道的外部,所述吸热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

3、优选地,所述吸热管采用pe管。

4、优选地,所述吸热管在所述供热管道上缠绕的间距为50-200cm。

5、优选地,所述吸热管在所述供热管道上缠绕的间距为50cm。

6、优选地,所述吸热管在所述供热管道上缠绕的间距为100cm。

7、优选地,所述吸热管的外径为20-40mm。

8、优选地,所述吸热管的壁厚为2-3mm。

9、优选地,所述吸热管进水口的水温为4-6℃。

10、优选地,所述吸热管在所述供热管道上缠绕的有效圈数不小于1圈。

11、优选地,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裹在所述吸热管的外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吸热管与废热热源直接接触,热量损失小,换热效率高;

14、2)吸热管呈螺旋状布置,避免出现紊流和冷凝水,水流速度稳定,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15、3)无损安装吸热管,将其缠绕在供热管道上,不损坏供热管道;

16、4)吸热管质轻,对供热管道影响小;

17、5)远离热力隧道结构,对热力隧道结构产生的温度效应影响小;

18、6)降低了热力隧道内温度,利于作业人员的日常巡检。



技术特征:

1.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管道(1)、吸热管(2)和保护层,所述吸热管(2)倾斜以螺旋形式缠绕在所述供热管道(1)的外部,所述吸热管(2)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吸热管(2)采用pe管,所述保护层包裹在所述吸热管(2)的外部且采用石棉水泥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2)在所述供热管道(1)上缠绕的间距为50-20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2)在所述供热管道(1)上缠绕的间距为5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2)在所述供热管道(1)上缠绕的间距为10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2)的外径为20-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2)的壁厚为2-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2)在所述供热管道(1)上缠绕的有效圈数不小于1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包括供热管道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螺旋缠绕在所述供热管道的外部,所述吸热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本技术在热力隧道内的供热管道上以倾斜形式缠绕吸热管,吸热管与废弃热源直接接触,换热效率高。吸热管进水口的水温为4~6℃,采用地源热泵使低温水在吸热管里流动,水汲取供热管道上的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出水口温度可高达50℃,循环往复进行,吸取的热量可供周围用户使用,提高了废弃热能再利用率,也可推广至电力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强,刘军,王永艳,乔国刚,张艳秋,郑雪梅,肖闻后,黄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