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油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7116发布日期:2023-09-13 22:4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油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涉及换热器油室结构。


背景技术:

1、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换热器的油室结构是对热介质进行冷热交换的腔体。

2、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1077358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换热器油室,具有防堵功能的换热器油室设有刮板,连接杆受力活动带动过滤网活动,过滤网活动与刮板摩擦使其表面粘连的杂质被刮除,保证了过滤网的过滤效果,且该装置设有弹簧,固定杆通过弹簧作用于连接杆与过滤网构成弹性结构,此结构能让活动后的过滤网及时复位,让其的杂质清除工作更加高效,避免了换热器壳体油室的出油口被堵塞,让换热器的使用效果更好。但是上述的这种装置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一、无法实现辅助换热处理,容易热量流失,造成资源浪费;二、无法对油室管进行有效的清洗,以及不能够实现油室管的冷热应力进行消除;三、无法有效的实现对热介质进行导流,容易使得热介质冲击固定板,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换热器油室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换热器油室结构,包括油室管,所述油室管的一端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连通有辅助冷水管和辅助热水管,所述油室管的下部固定连通有清洗管,所述油室管的内部焊接有若干固定板,若干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热管孔,若干所述固定板的上下端分别间隔开设有弧形导流孔,所述封盖包括有内层壳和外层壳,所述油室管的一端设有补偿圈,所述补偿圈靠近在所述封盖的一端。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将封盖设置成双层,并且通过辅助冷水管和辅助热水管实现对热介质的余热进行充分的利用,防止资源造成浪费,并且油室管的下部设有清洗管,便于对油室管的内部进行清洗,保持油室管内部的干净,以及在油室管上设有补偿圈,通过补偿圈的设定便于实现对油室管进行热应力缓冲和消除,保持油室管的安全性,并且在油室管的内部设有若干固定板,通过固定板实现对换热管进行固定,以及实现对热介质进行导流,便于实现热介质缓慢流动,实现冷热交换。

5、较佳的,所述内层壳和所述外层壳的端部焊接有套接环,所述套接环的内侧固定设有密封环。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接环的设定便于实现对封盖和油室管进行连接,且密封环可以提高连接密封性。

7、较佳的,所述油室管的端部镶嵌安装在所述套接环的内部,所述密封环贴合在所述油室管端部的内外两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室管的端部镶嵌在套接环的内部,便于实现紧密的连接,且密封环贴合在油室管的内外两侧,便于提高密封性。

9、较佳的,所述套接环和所述油室管之间通过若干铆钉进行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铆钉的设定便于将套接环和油室管进行固定连接,保持连接的密封性。

11、较佳的,所述辅助冷水管、所述辅助热水管和所述清洗管的端部分别焊接有连接法兰。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冷水管、辅助热水管和清洗管的端部焊接有连接法兰,便于实现对外置的管道进行固定连接。

13、较佳的,所述油室管上套接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端部分别焊接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之间通过锁定螺栓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设定便于实现对油室管进行固定,且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通过固定耳和锁定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便于实现对油室管进行固定安装。

15、较佳的,所述补偿圈设置成圆弧形状,所述补偿圈的宽度在5-10cm。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偿圈设置成圆弧形状便于实现对热应力进行消除,且尺寸设置,可以减少热介质冲击造成的浪涌,保护油室管的安全性。

17、较佳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的若干热管孔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热管孔用于固定安装换热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管孔的设定成下上对称设置,便于实现将u型换热管进行固定安装,保持稳定性。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将封盖设置成双层,并且通过辅助冷水管和辅助热水管实现对热介质的余热进行充分的利用,防止资源造成浪费,并且油室管的下部设有清洗管,便于对油室管的内部进行清洗,保持油室管内部的干净,以及在油室管上设有补偿圈,通过补偿圈的设定便于实现对油室管进行热应力缓冲和消除,保持油室管的安全性,并且在油室管的内部设有若干固定板,通过固定板实现对换热管进行固定,以及实现对热介质进行导流,便于实现热介质缓慢流动,实现冷热交换。



技术特征:

1.换热器油室结构,包括油室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管(1)的一端连接有封盖(2),所述封盖(2)上连通有辅助冷水管(3)和辅助热水管(4),所述油室管(1)的下部固定连通有清洗管(5),所述油室管(1)的内部焊接有若干固定板(6),若干所述固定板(6)上开设有若干热管孔(7),若干所述固定板(6)的上下端分别间隔开设有弧形导流孔(8),所述封盖(2)包括有内层壳(9)和外层壳(10),所述油室管(1)的一端设有补偿圈(17),所述补偿圈(17)靠近在所述封盖(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油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9)和所述外层壳(10)的端部焊接有套接环(13),所述套接环(13)的内侧固定设有密封环(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油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管(1)的端部镶嵌安装在所述套接环(13)的内部,所述密封环(11)贴合在所述油室管(1)端部的内外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油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环(13)和所述油室管(1)之间通过若干铆钉(12)进行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油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水管(3)、所述辅助热水管(4)和所述清洗管(5)的端部分别焊接有连接法兰(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油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管(1)上套接有第一固定环(15)和第二固定环(16),所述第一固定环(15)和所述第二固定环(16)的端部分别焊接有固定耳(18),所述固定耳(18)之间通过锁定螺栓(19)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油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圈(17)设置成圆弧形状,所述补偿圈(17)的宽度在5-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油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上开设的若干热管孔(7)呈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热管孔(7)用于固定安装换热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换热器油室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油室管,所述油室管的一端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连通有辅助冷水管和辅助热水管,所述油室管的下部连通有清洗管,所述油室管的内部焊接有若干固定板,若干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热管孔,若干所述固定板的上下端分别间隔开设有弧形导流孔,所述封盖包括有内层壳和外层壳,所述油室管的一端设有补偿圈,所述补偿圈靠近在所述封盖的一端,本技术将封盖设置成双层,通过辅助冷水管和辅助热水管对热介质的余热进行充分的利用,油室管的下部设有清洗管,对油室管的内部进行清洗,补偿圈的设定对油室管进行热应力缓冲和消除,固定板对热介质进行导流,便于实现热介质缓慢流动。

技术研发人员: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凯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