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组件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1663发布日期:2023-09-17 01:3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换热管组件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管组件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冰箱、冷库等制冷设备中的换热器用于实现换热功能,换热器中通常设置有两组用于换热的管道,目前换热器中管道的换热速度较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有鉴于此,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上设有凸部;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贴合,并用于与第一管体换热,第二管体上设有凹部,凸部插接至凹部内。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管组件,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用于换热,具体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中流动的冷媒温度不同,由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贴合,因此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能够进行热交换。

4、在第一管体上设置有凸部,在第二管体上设置有凹部,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接触时,凸部插接至凹部内。凸部和凹部相配合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换热速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5、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凸部和凹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因此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为互相嵌套的结构。

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换热管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凸部沿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凹部沿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8、在该技术方案中,凸部沿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可以使得凸部具有较大的长度,同理,凹部沿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使得凹部具有较大的长度。通过增大凸部和凹部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

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凹部沿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贯通第二管体。

10、在该技术方案中,凹部贯通第二管体,因此凹部的长度与第二管体的长度相等,此时凹部的长度较大,为了保证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设置凸部的长度与第一管体的长度相等,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管组件的换热效率。

11、另外,由于凹部贯通第二管体,不需要对凹部的长度进行单独设计,方便用户对第二管体进行加工。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凸部和凹部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13、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稳定接触,需要将第一管体连接于第二管体。凸部和凹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使得凸部能够插紧于凹部内,凸部和凹部不易分离,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管体稳定地连接于第二管体,保证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能够稳定地进行换热。

14、凸部和凹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不需要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加工成型有用于安装的孔结构,从而可以避免对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构造成破坏,保证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构稳定性。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换热管组件还包括:凸筋,设于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的内壁。

1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的内壁上加工成型有凸筋,凸筋凸出于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的内壁。

17、以凸筋设置在第一管体的内壁进行示例性说明,凸筋能够起到降低第一管体内冷媒的流速的作用。具体地,冷媒在第一管体内流动的过程中,当冷媒遇到凸筋时,会发生紊流,能够提高换热效果,而且,通过设置凸筋,能够增加冷媒流动的行程,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第一方向,第一管体上设有多个凸部,第二管体上设有多个凹部,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凸部沿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垂直于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使得第一管体上整齐的排布有多个凸部。同样地,多个凹部沿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垂直于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使得第二管体上整体的排布有多个凹部,能够降低对换热管组件的加工难度,提高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装配便利性。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第一方向截取换热管组件,换热管组件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21、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管组件的截面可以为圆形,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为类似半圆的形状,将凸部插接至凹部内的情况下,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形成完整的圆形。

22、换热管组件的截面可以为椭圆形,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沿着椭圆的长轴或短轴分为两部分。

23、换热管组件的截面还可以为矩形,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沿着矩形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分为两部分。

24、将换热管组件的截面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形状可以设计的较为相近,形状较为规整,从而方便对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进行加工。

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换热管组件还包括:导热层,设于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用于对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进行导热。

26、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在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上设置导热层,导热层的导热性能较高,可以提高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换热效率。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换热管组件,且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为至少任一种:冰箱、冰柜、冷柜和冷藏车辆。

2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部沿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沿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二管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多个凸部,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多个凹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截取所述换热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为至少任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组件和制冷设备,其中,换热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上设有凸部,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贴合,第二管体用于与第一管体换热,第二管体上设有凹部,凸部插接至凹部内。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华,蒋全喜,计策,王一鸣,张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