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及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9298发布日期:2023-09-16 19:3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及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及用水系统。


背景技术:

1、热泵的水模块管路起到将外部水引入与冷媒循环管路中的冷媒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水输出至外部管路的作用。

2、目前,市面上的热泵的水模块管路结构复杂,并且无法对管路中的水流情况进行准确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热泵的水模块管路结构复杂,并且无法准确监测水流情况。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其水模块管路结构简单,且能够准确监测水流情况。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4、一种热泵,包括水模块管路,所述水模块管路包括回水管段、水泵、板式换热器、过渡管段、电加热器及供水管段,所述回水管段的一端用于输入水,所述回水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回水管段上;

5、所述过渡管段的两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出端及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且所述过渡管段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过渡管段上设置有靶流开关;

6、所述供水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水管段的另一端用于输出水。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水模块管路中通过回水管段、过渡管段及供水管段将水泵、板式换热器及电加热器串联完成,结构简单。并且,过渡管段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保证过渡管段中的水流平缓稳定,在过渡管段上设置靶流开关,实现对管路中水流情况的准确监测。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模块管路还包括补水管段及膨胀罐,所述补水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回水管段上处于所述水泵上游的位置连接,所述补水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膨胀罐的水室接口连接。

9、膨胀罐根据管路中的水压变化向回水管段选择性补水,起到平衡水量与压力的作用,延长水泵使用寿命。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泵设置有水模块腔室,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膨胀罐均设置于所述水模块腔室的同一侧腔壁上,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于与所述电加热器所在腔壁呈夹角的一侧腔壁上。

11、电机热器与膨胀罐及板式换热器均设置于水模块腔室的腔壁上,实现围合式布局,结构更加紧凑。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器所在的腔壁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接管通道,所述回水管段远离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以及所述供水管段远离所述电加热器的一端均由所述接管通道伸出所述水模块腔室。

13、回水管段远离板式换热器的一端以及供水管段远离电加热器的一端均由水模块腔室的底部伸出,能够方便外部接管,保证外部接管贴近地面,方便走线。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室接口设置于所述膨胀罐的底部。

15、由于回水管段处于膨胀罐的底部,将水室接口设置在膨胀罐的底部能够方便水室接口与回水管段接管,缩短补水管段的长度,使得管路布局更加简单紧凑。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器的排气阀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器的顶部;所述膨胀罐的充气口设置于所述膨胀罐的顶部。

17、回水管段与供水管段均处于电机热器与膨胀罐的底部,将排气阀设置在电加热器的顶部,将充气口设置在膨胀罐的顶部能够避开管路布局,避免占用管路走线空间,也方便对电机热器排气以及对膨胀罐的充气操作。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器背离其所在腔壁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入端处于其输出端的下方。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入端与水侧输出端均设置于所述板式换热器背离其所在腔壁的一侧,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入端处于其水侧输出端的下方。

20、电加热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设置于电加热器背离其所在腔壁的一侧,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入端与水侧输出端均设置于板式换热器背离其所在腔壁的一侧,即能够将过渡管段布置在两侧呈夹角腔壁围成的中间区域内,方便过渡管段的布置并缩减长度。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泵还包括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及蒸发器,且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侧输入端与冷媒侧输出端串联接入所述冷媒循环管路。

2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水系统,包括所述的热泵,所述热泵包括水模块管路,所述水模块管路包括回水管段、水泵、板式换热器、过渡管段、电加热器及供水管段,所述回水管段的一端用于输入水,所述回水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回水管段上;所述过渡管段的两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出端及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且所述过渡管段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过渡管段上设置有靶流开关;所述供水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水管段的另一端用于输出水。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水系统,结构简单并能够对管路中水流情况的准确监测。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模块管路,所述水模块管路包括回水管段(1471)、水泵(145)、板式换热器(144)、过渡管段(1472)、电加热器(142)及供水管段(1473),所述回水管段(1471)的一端用于输入水,所述回水管段(1471)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144)的水侧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145)设置于所述回水管段(147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模块管路还包括补水管段(1474)及膨胀罐(143),所述补水管段(1474)的一端与所述回水管段(1471)上处于所述水泵(145)上游的位置连接,所述补水管段(1474)的另一端与所述膨胀罐(143)的水室接口(14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100)设置有水模块腔室(113),所述电加热器(142)与所述膨胀罐(143)均设置于所述水模块腔室(113)的同一侧腔壁上,所述板式换热器(144)设置于与所述电加热器(142)所在腔壁呈夹角的一侧腔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42)所在的腔壁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接管通道,所述回水管段(1471)远离所述板式换热器(144)的一端以及所述供水管段(1473)远离所述电加热器(142)的一端均由所述接管通道伸出所述水模块腔室(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室接口(1432)设置于所述膨胀罐(143)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42)的排气阀(1421)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器(142)的顶部;所述膨胀罐(143)的充气口(1431)设置于所述膨胀罐(143)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42)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器(142)背离其所在腔壁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电加热器(142)的输入端处于其输出端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44)的水侧输入端与水侧输出端均设置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44)背离其所在腔壁的一侧,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板式换热器(144)的水侧输入端处于其水侧输出端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100)还包括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压缩机(123)、四通阀及蒸发器(122),且所述板式换热器(144)的冷媒侧输入端与冷媒侧输出端串联接入所述冷媒循环管路。

10.一种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泵(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泵及用水系统,涉及热泵技术领域。该热泵包括水模块管路,水模块管路包括回水管段、水泵、板式换热器、过渡管段、电加热器及供水管段,回水管段的一端用于输入水,回水管段的另一端与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入端连接,水泵设置于回水管段上;过渡管段的两端与板式换热器的水侧输出端及电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且过渡管段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过渡管段上设置有靶流开关;供水管段的一端与电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供水管段的另一端用于输出水。本技术提供的热泵的水模块管路结构简单,且能够准确监测水流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乔延垒,杜伟,王玉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