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4165发布日期:2023-09-02 11:4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供热,尤其涉及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背景技术:

1、相变储热装置储能密度大,可通过吸收外界热源热量,将其吸收转化为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并通过保温手段储存起来,当有对外热量输出需求时,再通过热循环系统将换热工质进行加热,实现对外供暖或供应热水,既节能又环保。

2、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相变蓄能箱包括箱体、冷媒换热器、以及热媒换热器,箱体内充填有固液相变蓄能材料,冷媒换热器和热媒换热器置于厢体内的固液相变蓄能材料中。其中,冷媒换热器多采用换热直管,热媒换热器多采用换热盘管,热媒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相变蓄能材料,冷媒换热器再与相变蓄能材料进行热交换,使冷媒温度升高。

3、尽管上述相变蓄能器能够实现热交换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换热直管和换热盘管的组合方式,换热效率低,导致相变预热器实际出水水温波动大,用户使用感受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相变预热器,其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减小出水温度波动。

2、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其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减小出水温度波动。

3、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4、相变预热器,包括:

5、壳体,具有蓄热腔、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腔分别设置于所述蓄热腔的两端,所述蓄热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6、卫浴水换热管,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蓄热腔内,所述卫浴水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均伸出所述壳体;

7、供暖回水换热管组,与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腔连通,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包括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所述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器,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9、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包括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这样介于内换热管组和外换热管组之间的相变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换热,且各处相变材料受热均匀,如此可提高卫浴水换热管与相变材料的换热效率,保证卫浴水换热管内的水被充分加热,保证卫浴水换热管的水温波动小;同时设置进液腔和出液腔,使得供暖热水能够快速且均匀的流入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内,使得相变材料吸热后各部位温度均衡,从而使得卫浴水换热均匀,进一步减小水温波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换热管组和所述内换热管组均包括多根换热扁管,位于同一管组的多根所述换热扁管均以壳体的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卫浴水换热管螺旋围设形成筒状结构,属于所述外换热管组的相邻两根换热扁管在所述筒状结构的径向上错位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扁管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多个凸起。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扁管的外壁向内凹设使所述换热扁管的管壁内侧形成多个所述凸起。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换热扁管均与所述进液腔、所述出液腔连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卫浴水换热管外侧壁设置有多个散热片。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卫浴水换热管内设置有螺旋扰流片。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腔位于所述蓄热腔的底部,所述出液腔位于所述蓄热腔的顶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19、壳主体;

20、两块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主体两端侧,所述隔板包括蓄热封板和液体封板,两个所述蓄热封板位于两个所述液体封板之间且所述蓄热封板与液体封板之间存在间距,位于所述壳主体同一端侧的所述蓄热封板、所述液体封板(13)和所述壳主体分别围设形成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出液腔,两个所述蓄热封板和所述壳主体围设形成所述蓄热腔。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

22、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23、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包括供暖管路和卫浴管路,还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相变预热器,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与供暖管路连通,所述卫浴水换热管与所述卫浴管路连通。

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方法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25、卫浴水换热管与卫浴管路连通,这样供暖管路为相变材料提供热源,然后相变材料再将热源热交换给卫浴管路,用于对卫浴管路的存水进行升温加热,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放管内的热水,实现零冷水的目的。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子三通阀,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暖供水管、供暖出水管和供暖加热管,所述电子三通阀的进水口与供暖供水管连通,所述电子三通阀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供暖出水管和所述供暖加热管连通,所述供暖加热管还与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连通。



技术特征:

1.一种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管组(31)和所述内换热管组(32)均包括多根换热扁管(33),位于同一管组的多根所述换热扁管(33)均以壳体(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浴水换热管(2)螺旋围设形成筒状结构,属于所述外换热管组(31)的相邻两根换热扁管(33)在所述筒状结构的径向上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扁管(33)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多个凸起(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扁管(33)的外壁向内凹设使所述换热扁管(33)的管壁内侧形成多个所述凸起(3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换热扁管(33)均与所述进液腔(102)、所述出液腔(10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浴水换热管(2)内设置有螺旋扰流片(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

9.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包括供暖管路和卫浴管路(4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相变预热器,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与所述供暖管路连通,所述卫浴水换热管(2)与所述卫浴管路(44)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采暖热水炉(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三通阀(414),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暖供水管(42)、供暖出水管(415)和供暖加热管(43),所述电子三通阀(414)的进水口与供暖供水管(42)连通,所述电子三通阀(414)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供暖出水管(415)和所述供暖加热管(43)连通,所述供暖加热管(43)还与所述供暖回水换热管组(3)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相变预热器包括壳体、卫浴水换热管和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壳体具有蓄热腔、进液腔和出液腔,进液腔和出液腔分别设置于蓄热腔的两端,蓄热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卫浴水换热管呈螺旋状设置于蓄热腔内,卫浴水换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均伸出壳体;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连通,供暖回水换热管组包括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卫浴水换热管设置于外换热管组和内换热管组之间,使得相变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换热,且各处受热均匀,如此可提高卫浴水换热管与相变材料的换热效率,减小水温波动。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轩,张锦梁,余浩伦,李光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