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9425发布日期:2023-11-22 22:4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冰箱或空调等制冷设备主要采用压缩循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气体具有高压、高温的特性,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冷凝器时,冷媒气体发生冷凝产生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通常直接排放到室内环境中,没有实现热量的回收和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为此,相关技术中出现了能够回收利用压缩机排气热量的余热回收系统,但由于压缩机通常间歇性工作,因此压缩机排气热量的释放也不稳定,造成系统难以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能够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

3、制冷系统,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冷媒管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进气端;

4、余热回收系统,设置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输送泵,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以吸收所述冷凝器散发的热量,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管道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所述输送泵驱使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以将所述第一换热器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5、蓄热系统,设置有蓄热器,所述蓄热器具有蓄热腔,所述蓄热腔内存储有蓄热介质,所述蓄热器设置有蓄热部和放热部,所述蓄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以将所述第二换热器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蓄热介质,所述放热部用于将所述蓄热介质的热量释放至外界。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制冷设备工作时,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将高温的冷媒气体通过排气端输送至冷媒管,然后高温冷媒气体从进气端进入冷凝器,并在冷凝器内经过冷凝放热而变成冷媒液体,第一换热器吸收冷凝器散发的热量并传递给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输送泵将换热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二换热器,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器内将热量传递至蓄热器,蓄热介质能够将热量存储起来,然后再通过放热部将热量平缓地释放至外界,从而能够实现烘干毛巾或鞋子或是其他物品的功能,满足生活中用热的需求,实现制冷设备余热的有效回收和利用,而且当制冷系统停止工作时,蓄热介质能够将储存的热量通过放热部继续释放至外界,从而使得放热部依然能够对鞋子或毛巾等物品进行烘干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放热部运行的平稳性,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部形成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器贴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一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蓄热器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盒体与所述散热板贴合连接,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于所述盒体背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以围设形成所述蓄热腔,所述蓄热部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放热部设置于所述盖体。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体的内壁朝向所述盖体凸出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盖体的内壁,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盖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散热板,以将所述蓄热器固定于所述第二换热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管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管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管段的端部通过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构成来回曲折的散热管。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还设置有入口管和出口管,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设置于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蓄热器的一侧,所述入口管穿设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出口管穿设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管的出口端连通。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器包覆于所述散热管的外壁,所述蓄热器的外侧壁构成所述放热部,所述蓄热器的内侧壁构成所述蓄热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器设置有冷凝板,所述冷凝板具有与所述进气端连通的冷凝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具有与所述管道连通的吸热管路,所述换热板贴置于所述冷凝板的一侧。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散热侧和冷凝管路凸起侧,所述冷凝管路凸起侧形成所述冷凝管路,所述散热侧为平面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吸热侧和吸热管路凸起侧,所述吸热管路凸起侧形成有吸热管路,所述吸热侧为平面状并贴置连接于所述散热侧。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部形成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器贴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盒体与所述散热板贴合连接,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于所述盒体背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以围设形成所述蓄热腔,所述蓄热部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放热部设置于所述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壁朝向所述盖体凸出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盖体的内壁,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盖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散热板,以将所述蓄热器固定于所述第二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管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管段的端部通过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构成来回曲折的散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还设置有入口管和出口管,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设置于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蓄热器的一侧,所述入口管穿设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出口管穿设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管的出口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器包覆于所述散热管的外壁,所述蓄热器的外侧壁构成所述放热部,所述蓄热器的内侧壁构成所述蓄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置有冷凝板,所述冷凝板具有与所述进气端连通的冷凝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具有与所述管道连通的吸热管路,所述换热板贴置于所述冷凝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散热侧和冷凝管路凸起侧,所述冷凝管路凸起侧形成所述冷凝管路,所述散热侧为平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吸热侧和吸热管路凸起侧,所述吸热管路凸起侧形成有吸热管路,所述吸热侧为平面状并贴置连接于所述散热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和蓄热系统,制冷系统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冷媒管连接冷凝器的进气端,余热回收系统设置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输送泵,蓄热系统设置有蓄热器,蓄热器具有蓄热腔,蓄热腔存储有蓄热介质,蓄热器设置有蓄热部和放热部,本技术能够实现制冷设备余热的有效回收和利用,满足生活中用热的需求,而且当制冷系统停止工作时,蓄热介质能够将储存的热量通过放热部继续释放至外界,从而使得放热部依然能够对鞋子或毛巾等进行烘干等功能,大大提高放热部运行的平稳性,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延龙,蔡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