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1982发布日期:2023-11-29 23:4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通风,尤其涉及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


背景技术:

1、捕风器,也被称为风塔、风斗、malqaf或者badgir,是一种已在极端炎热气候国家被使用数千年的传统建筑降温元素,利用室内外气压差及风压实现自然通风,持续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2、现有专利(申请号:202211315853.5)公开了全风向叶片止逆风塔捕风器,包括柱形底座、捕风器框架、出风管路和叶片开合部,在风向不同时通过迎风面的叶片的打开进行捕风,通过出风管路进行排风,出风管路的出风口朝上设置,在大风天气中,由于出风管路的出风口暴露于空气中,出风口顶着风,容易造成气体倒灌,进而影响通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出风管路的出风口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容易造成气体倒灌,影响通风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包括捕风器框架和底座以及出风管,

3、所述捕风器框架的侧壁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能够在所述捕风器框架内部与所述捕风器框架抵接或者分离;

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部固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热交换片,以相邻两个热交换片为一组,相邻组热交换片之间围成进风通道;位于同组的两个热交换片之间围成排风通道;

5、所述底座的上下两侧分别固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固设有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将连接座内部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所述连接座和底座的连通处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上开设有若干让位口和若干通风口,所述让位口连通进风腔和进风通道,所述通风口连通排风腔和排风通道;所述出风管的一端和排风腔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捕风器框架的顶部,且与所述捕风器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6、位于下方的连接座上设置有排风口和送风口,室内气体通过排风口进入排风腔;所述进风的气体通过送风口进入室内。

7、进一步地,所述捕风器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上层框架,所述上层框架的侧壁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能够在所述上层框架外部与所述上层框架抵接或者分离。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隔板,两个所述竖直隔板将连接座内部分隔为两个进风腔和一个排风腔,所述排风腔位于两个进风腔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位于连接座的底部,所述送风口位于连接座的侧壁上;

10、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位于连接座的侧壁,所述送风口位于连接座的底部,所述连接座下方设置有加长连接座,所述加长连接座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送风口。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为矩形。

12、进一步地,所述捕风器框架的侧壁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能够在所述捕风器框架内部与所述捕风器框架抵接或者分离。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片的顶部与上层框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叶片的顶部与捕风器框架转动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框架的侧壁面上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排风口,所述上层框架于排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叶片支撑框,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一叶片支撑框顶部转动连接;

15、所述捕风器框架的侧壁面上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进风口,所述捕风器框架于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叶片支撑框,所述第二叶片和第二叶片支撑框顶部转动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材质相同,均由0.1mm软质薄片制成。

17、进一步地,所述捕风器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为正多边形;所述叶片的数量与正多边形的边数相等。

1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的有益效果:

19、本申请通过设置上下两层捕风框架,通过上层框架对出风口进行遮挡,避免出风口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通过在上层框架和捕风器框架周向设置若干叶片,使得在风向不同时均能通过迎风面的下层叶片的打开进行捕风,并且同时迎风面的上层叶片与捕风器框架紧密贴合,避免风进入上层框架内部,且背风面的下层叶片与捕风器框架紧密贴合,背风面的上层叶片打开进行排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风管路的出风口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容易造成气体倒灌,影响通风效果。

20、本申请通过热交换片组成通风管路,使得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交替设置,增大排出气体和进入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面积,热量通过热交换片进行传导,实现对热量的回收利用、低成本、无污染,采用自然能源不消耗电能的自然通风热回收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风器框架(4)和底座(1)以及出风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风器框架(4)的顶部设置有上层框架(41),所述上层框架(41)罩设于出风管(3)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隔板(7),两个所述竖直隔板(7)将连接座(2)内部分隔为两个进风腔(71)和一个排风腔(72),所述排风腔(72)位于两个进风腔(7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22)位于连接座(2)的底部,所述送风口(21)位于连接座(2)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22)位于连接座(2)的侧壁,所述送风口(21)位于连接座(2)的底部,所述连接座(2)下方设置有加长连接座(10),所述加长连接座(10)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送风口(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41)的侧壁面上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风口,所述上层框架(41)于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叶片支撑框(51),所述第一叶片(61)和第一叶片支撑框(51)顶部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风器框架(4)的侧壁面上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进风口,所述捕风器框架(4)于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叶片支撑框(52),所述第二叶片(62)和第二叶片支撑框(52)顶部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62)由0.1mm软质薄片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风器框架(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为正多边形;所述叶片的数量与正多边形的边数相等。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包括捕风器框架、底座、连接座和出风管,捕风器框架的侧壁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第一叶片;底座的内部固设有热交换片,以相邻两个热交换片为一组,相邻组热交换片之间围成进风通道;同组的热交换片之间围成排风通道;连接座具有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竖直隔板将连接座内部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进风腔和进风通道连通,排风腔和排风通道连通;出风管的一端和排风腔连通、另一端贯穿于捕风器框架的顶部,且与捕风器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本技术公开的叶片式热回收风塔捕风器,采用自然能源不消耗电能的自然通风热回收设计,有效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栗嘉祥,约翰·卡劳提,卡洛斯·吉梅内斯贝斯克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栗嘉祥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