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66876发布日期:2024-01-16 04:1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叶片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现有柜机空调器,叶片组装在出风框上,叶片上部转轴与上轴套装配,叶片校正轴段与出风框鹰嘴装配,叶片下部孔端与连杆轴套装配。无竖直方向的限位,叶片受重力影响,导致叶片校正轴段上沿搭在出风框鹰嘴上。因叶片的出模方式是向叶片两侧出模,拔模角度导致校正轴段上沿不平,叶片运行过程出风框鹰嘴与校正轴段上沿不断摩擦,存在起伏抖动风险,并且会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叶片校正轴段上沿不平,叶片运行过程出风框鹰嘴与校正轴段上沿不平整面产生摩擦。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包括:叶片本体;底端轴件,所述底端轴件设于所述叶片本体的底部;底端轴连接部,所述底端轴连接部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端轴件配合;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侧,并用于支撑所述底端轴件;校正部,所述校正部开设于所述叶片本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设于所述校正部,并与所述叶片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校正部的顶面具有第一间隙。

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底端轴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底端轴件配合,使得叶片本体在获得支撑的同时能够和底端轴连接部一同旋转;底端轴连接部通过支撑件抬高叶片本体,使得校正部的顶面不会接触转动部,因此二者不会产生摩擦或抖动。

4、进一步的,所述底端轴连接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底部,并凸设于连接件外侧。

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底板用于支撑支撑件,使得连接件对叶片本体的传动以及支撑件对叶片本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更加稳定;底板与空调器出风框的轴孔抵接,避免底端轴连接部在出风框的轴孔内窜动。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底端轴件时,所述底端轴件和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插接配合,所述底板和所述底端轴件的底面具有第二间隙。

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底板和底端轴件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叶片本体抬高的距离,在叶片组件抬高的情况下,底端轴件和连接件仍能够进行传动。

8、进一步的,所述底端轴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平面;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侧平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端轴件配合时,所述第一侧平面与所述第二侧平面对应。

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侧平面和第二侧平面相互配合,可以避免连接件和底端轴件发生相对转动,因此底端轴连接部能够随叶片本体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侧平面。

1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连接件的侧面中,与第二侧平面相邻的侧面为弧面,因此第二侧平面外侧具有更大的空间用于容纳支撑件,使得支撑件的顶部具有更大的面积,提高支撑件对底端轴件的支撑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顶面为支撑平面;所述底端轴件突出于所述叶片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支撑平面抵接。

1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支撑平面能够更稳定地支撑底端轴件;底端轴件突出于叶片本体的底部,避免支撑件与叶片本体接触导致叶片本体磨损。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底端轴连接部的一侧具有加强斜面。

1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加强斜面用于提高支撑件本身的稳定性,避免支撑件发生倾斜或形变。

16、进一步的,所述叶片组件还包括校正轴段,所述校正轴段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校正轴段的两端连接所述校正部的上下两侧;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校正轴段转动连接。

1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叶片本体通过校正轴段与转动部配合,从而安装在空调器上,并能够相对转动部进行转动,调整叶片本体的朝向。

18、进一步的,所述校正部的顶面设有第一转轴固定部,所述第一转轴固定部连接所述校正轴段的顶端,所述第一转轴固定部与所述转动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1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转动固定部用于提高校正轴段与校正部的连接强度;底端轴连接部抬高叶片本体后,第一转轴固定部的底面不会搭在转动部上,第一转轴固定部的底面上因拔模产生的不平整面也不会接触转动部,减少叶片本体的抖动和噪音。

2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尺寸最大不超过所述底板的范围。

2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底板对支撑件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使支撑件稳定支撑叶片本体。

2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尺寸最大不超过所述连接件的1/2。

2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连接件至少有1/2的长度用于和底端轴件配合,避免叶片本体相对连接件滑脱。

2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单元,相邻所述支撑单元之间能够伸缩、弯折或拆卸分离。

2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对相邻支撑单元进行伸缩、弯折或拆卸分离,可以调节支撑件整体的高度,从而调节叶片本体的高度。

2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叶片组件,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出风框,所述叶片组件设于所述出风框。

2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空调器通过该叶片组件能够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28、进一步的,所述出风框包括第一横梁和/或第二横梁,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底端轴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横梁。

2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转动部通过第一横梁固定在出风口上,实现对叶片本体的校正作用;第二横梁对底端轴连接部起到定位作用,使底端轴连接部对叶片本体的支撑更加稳定。

30、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i)底端轴连接部通过连接件的第二侧平面与底端轴件的第一侧平面配合,使得叶片本体在获得支撑的同时能够和底端轴连接部一同旋转;ii)底端轴连接部通过支撑件抬高叶片本体,使得校正部的顶面或第一转动固定部的底面不会接触转动部的顶面,不会产生摩擦,因此叶片本体不会产生噪音或抖动。



技术特征:

1.一种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轴连接部(120)包括:底板(123),所述底板(123)设于所述支撑件(122)的底部,并凸设于所述连接件(121)外侧,所述支撑件(122)支撑所述底端轴件(111),所述底端轴件(111)和所述连接件(121)至少部分配合,所述底板(123)和所述底端轴件(111)的底面具有第二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轴件(1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平面;所述连接件(1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侧平面(121a);所述连接件(121)与所述底端轴件(111)配合时,所述第一侧平面与所述第二侧平面(121a)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2)顶面为支撑平面;所述底端轴件(111)突出于所述叶片本体(110)的底部并与所述支撑平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2)远离所述底端轴连接部(120)的一侧具有加强斜面(122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2)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尺寸最大不超过所述底板(123)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2)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尺寸最大不超过所述连接件(121)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2)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单元,相邻所述支撑单元之间能够伸缩、弯折或拆卸分离。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叶片组件,还包括:面板(210),所述面板(210)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出风框(220),所述叶片组件设于所述出风框(2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220)包括第一横梁(221)和/或第二横梁(222),所述转动部(130)与所述第一横梁(221)连接,所述底端轴连接部(120)穿过所述第二横梁(2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叶片组件,叶片组件包括:叶片本体;底端轴件,底端轴件设于叶片本体的底部;底端轴连接部,底端轴连接部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件;连接件与底端轴件配合;支撑件设于连接件的至少一侧,并用于支撑底端轴件;校正部,校正部开设于叶片本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转动部,转动部设于校正部,并与叶片本体转动连接,转动部与校正部的顶面具有第一间隙。本技术解决了叶片校正轴段上沿不平,叶片运行过程出风框鹰嘴与校正轴段上沿不平整面产生摩擦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毕无畏,游俊雄,常李瑞,曾友坚,张坤鹏,周克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