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28778发布日期:2024-02-26 16:2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为了改善封闭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目前市场上已有各种空气处理装置。例如,已知存在一种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例如可包括外壳体和收纳于外壳体内的加湿组件等。一方面,由于外壳体内部排布有空气流路,空气流路之间容易出漏气。另一方面,外壳体的壁部与壁部之间也是拼接而成的,所以外壳体本身也会存在漏气问题。这种漏风或漏气会显著影响空气处理装置的保温效果,甚至还会有凝露的风险。

2、为了提高加湿装置的密封性能,已知在该加湿装置的外壳体中可设置有保温组件,该保温组件包括多个保温件。这些保温件彼此独立,可以分别对外壳体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进行保温处理。

3、然而,由于这种保温件是分开设置的,密封效果很有限,加湿装置仍会存在一定的漏风可能性。为此,已知需要对各个保温件之间的连接部进行专门的密封处理。此外,多个保温件的组装也是耗时耗力的,例如需要彼此对准安装,或者利用专用工具来进行安装,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空气处理装置的壳体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封围形成容纳空间,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内壳体,内壳体包括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第一内壳体一体成型为底部具有开口的框体,在框体的一对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内壳体覆盖第一内壳体的底部的开口;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的外侧面与外壳体的内侧面相接触;在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路径上,在内壳体上依次设置有调温元件和加湿元件。

2、借助上述空气处理装置,由于第一内壳体一体形成框体,与由不同壳体部件组装而成壳体的方案相比,能够减少因组装(例如,拼接)导致的缝隙,提升壳体的密封性,减少漏风,从而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保温效果并且将凝露的风险降到最低。

3、优选地,第一内壳体的内侧壁边缘形成有台阶部,第二内壳体嵌设在台阶部内。

4、借助台阶部,可以容易操作地将第二内壳体安装于第一内壳体的底部的开口内。通过将第二内壳体嵌设到台阶部内,可以进一步提升内壳体的密封性能。台阶部的设计也是简单的,可在制造第一内壳体时一体形成。

5、有利的是,进风口和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所在的侧壁具有检测单元安装部。

6、检测单元安装部可用于对空气处理装置的空气处理情况、例如加湿状况、调温状况或者其他物理参数进行监测。将检测单元安装部设置在具有进风口和/或出风口的侧壁上,可以使得安装结构很简单,简化内壳体的加工。

7、可选地,第一内壳体的顶部设有开口,顶部的开口形成加湿元件安装部,加湿元件嵌设在顶部的开口内。

8、通过在第一内壳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形成加湿元件安装部,能方便加湿元件的更换和维修。通过使加湿元件嵌设于该开口内,可以在便于安装的同时提高壳体的密封性。

9、尤其是,在长度方向上,加湿元件能沿加湿元件安装部移动。

10、借助这种移动,使得加湿元件的维修、安装、更换都变得更容易。此外,沿着加湿元件安装部移动加湿元件,也使得整个运动很稳定。

11、特别是,加湿元件安装部的厚度大于框体的顶壁其它位置的厚度。

12、由此,可以增加加湿元件安装部或者说第一内壳体的顶部的开口与加湿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安装起来很稳定,且开口的强度保持较高。

13、更优选地,加湿元件安装部的一端具有限位块。

14、由于加湿元件可以抵靠于该限位块而安装就位,可以通过减少不期望的间隔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内壳体的气流密封性。

15、此外,第一内壳体的顶部设有内凹部,加湿元件设置在内凹部中。

16、由于可以利用顶部内凹的非开放结构来接纳加湿元件,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壳体的完整性以及密封性能(内凹部也可以形成前述加湿元件安装部)。

17、更有利的是,在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调温元件安装部,调温元件安装部为斜坡结构。

18、在内壳体上设置调温元件安装部可以方便对调温元件的安装。将调温元件安装部设计成斜坡结构,可以有助于调温元件本身的排水。

19、可选地,第一内壳体的一个侧壁设有检修口。

20、设置检修口可用于在不打开空气处理装置的情况下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操作或观察,而将其设置在第一内壳体的一个侧壁上则不会由于安装有某些部件而使工作人员的视野受到阻挡。

21、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内壳体由软性材料一体成型。

22、借助软性材料来一体成型,可以提高内壳体的保温性,降低导热,同时借助可能存在的变形来使得安装在第一内壳体上的部件与第一内壳体之间的配合更贴合、更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23、还有利的是,第二内壳体由软性材料一体成型。由此,第二内壳体可以与第一内壳体更贴合地接合,以进一步提高内壳体的密封性能,同时也提高内壳体的保温性,降低导热。

24、例如,用于第一内壳体和/或第二内壳体的软性材料为发泡材料或软性树脂。

25、发泡材料或软性树脂的材质都较轻,且保温性能良好。此外,这种材料的加工也便利,例如将其一体成型较为容易。

26、优选地,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的外侧面与外壳体的内侧面的形状相匹配。

27、通过使内壳体的外侧面与外壳体的内侧面形状相匹配,可以实现充分利用空间结构实现紧凑的布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封围形成容纳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10)的内侧壁边缘形成有台阶部(114),所述第二内壳体(120)嵌设在所述台阶部(114)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82)和所述出风口(184)中的至少一个所在的侧壁具有检测单元安装部(18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10)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顶部的开口形成加湿元件安装部(150),所述加湿元件(130)嵌设在所述顶部的开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上,所述加湿元件(130)能沿所述加湿元件安装部(150)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元件安装部(150)的厚度大于所述框体的顶壁其它位置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元件安装部(150)的一端具有限位块(15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10)的顶部设有内凹部,所述加湿元件(130)设置在所述内凹部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内壳体(12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调温元件安装部(170),所述调温元件(140)安装部为斜坡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10)的一个侧壁设有检修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10)由软性材料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壳体(120)由软性材料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材料为发泡材料或软性树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内壳体(120)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面的形状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封围形成容纳空间,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内壳体,内壳体包括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第一内壳体一体成型为底部具有开口的框体,在框体的一对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内壳体覆盖第一内壳体的底部的开口;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的外侧面与外壳体的内侧面相接触;在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路径上,在内壳体上依次设置有调温元件和加湿元件。由于第一内壳体一体形成框体,与由不同壳体部件组装而成壳体的方案相比,能够减少因组装导致的缝隙,提升壳体的密封性,减少漏风,从而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保温效果并且将凝露的风险降到最低。

技术研发人员:渠慎玄,应俊,孙沛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