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60231发布日期:2024-04-25 10:46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冶金铸造,具体为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


背景技术:

1、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粉末冶金法与生产陶瓷有相似的地方,均属于粉末烧结技术,因此,一系列粉末冶金新技术也可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由于粉末冶金技术的优点,它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粉末冶金的自动上料机构(授权公告号cn213010910 u),该专利技术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两侧通过上下活动的震动机构与所述工作箱内壁两侧连接,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提高研磨效率的搅拌机构,所述工作箱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底部延伸至所述工作箱内部,所述进料管顶部与进料斗底部连接,所述进料斗顶部活动连接防尘盖,本实用新型在对震动机构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得过滤网上下震动,因而便于粉料可以快速的穿过过滤网实现对粉料的过滤,避免其中的杂质影响工作效率,能够通过搅拌机构防止粉料出现堵塞的情况,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便利。

3、该专利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可通过设置的过滤网对金属粉末内的粉料进行过滤,防止堵塞,但是,该技术中的锅炉无法实现自清洁,需要在加工结束后通过人工借助外部专业工具进行清洁,不仅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的安全性,从而降低了锅炉的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包括锅炉,所述锅炉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炉盖,所述第一炉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炉盖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炉盖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底部两侧延伸至锅炉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毛刷,所述第一炉盖的内部且位于毛刷的外部开设有避让槽。

3、优选的,所述锅炉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水口,所述下水口的外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锅炉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毛刷的底部与支撑板滑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炉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部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与毛刷相配合的扰流板。

5、优选的,所述锅炉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炉盖,所述第二炉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部延伸至第二炉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漏斗,且所述下料管的底部两侧贯穿第二炉盖的内壁延伸至锅炉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第二炉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

7、优选的,所述锅炉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锅炉的外部上方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电机和电磁阀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炉盖和第二炉盖的外部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部转动连接有卡块。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0、需要对锅炉的内部进行清洗时,首先将清洗水注入锅炉的内部,然后盖上第一炉盖,再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板转动,使得转动板带动两个毛刷在第一炉盖的内部运动,从而配合锅炉内部的清洗水对锅炉的内壁进行旋转清刷,锅炉内部的支撑板可对毛刷进行限位,防止毛刷在旋转的过程中四处晃动影响清洗效果,当对锅炉清洗完成后,通过控制面板开启电磁阀,即可将清洗水通过下水口排出,本装置可通过更换不同的炉盖对锅炉进行全面自动清洗,不需要人工借助工具清洗,大大节省了人力,且清洗效果好,有效保证了锅炉的清洁性,从而提升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包括锅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炉盖(2),所述第一炉盖(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炉盖(2)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板(4),且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炉盖(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4)的底部两侧延伸至锅炉(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毛刷(5),所述第一炉盖(2)的内部且位于毛刷(5)的外部开设有避让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水口(9),所述下水口(9)的外部安装有电磁阀(10),所述锅炉(1)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所述毛刷(5)的底部与支撑板(6)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外部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与毛刷(5)相配合的扰流板(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炉盖(11),所述第二炉盖(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12),所述下料管(12)的顶部延伸至第二炉盖(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漏斗(13),且所述下料管(12)的底部两侧贯穿第二炉盖(11)的内壁延伸至锅炉(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炉盖(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7),所述锅炉(1)的外部上方安装有控制面板(18),所述电机(3)和电磁阀(10)均与控制面板(18)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盖(2)和第二炉盖(11)的外部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9),所述螺栓(19)的外部转动连接有卡块(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冶金铸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冶金铸造自动上料架构,包括锅炉,锅炉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炉盖,第一炉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炉盖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炉盖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板的底部两侧延伸至锅炉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毛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虽然可通过设置的过滤网对金属粉末内的粉料进行过滤,防止堵塞,但是,该技术中的锅炉无法实现自清洁,需要在加工结束后通过人工借助外部专业工具进行清洁,不仅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的安全性,从而降低了锅炉的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曾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油隆山科峰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