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8002发布日期:2024-01-26 23:1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实验器具,具体的说是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生物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室中对于可重复清洗的玻璃器皿或塑料器皿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当完成相关实验后,就需要将实验器皿进行清洗、晾干及烘干。

2、目前,生物实验室沥水器主要用于将小型实验器皿的水珠沥干,器皿倒置防尘。此外刚洗净完的瓶子内壁和瓶子外壁的水会滴落到试验台或其他器皿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传统的沥水装置一般与清洗池相隔较远或被固定在墙上。

3、为了避免水珠滴落飞溅,传统的沥水装置还需要放置单独盛接废水的储水槽,需要单独倾倒和清理,使操作步骤增加。并且实验室中多是试管、烧杯、锥形瓶、量筒、容量瓶等玻璃仪器,其形状长度大小均不相同,难以平整摆放在传统的沥水装置上。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沥水装置难以分类摆放多种大小不同实验器皿的问题,提供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包括长方形的清洗池、沥水筐、沥水架;沥水筐顶部边缘向外延伸并悬放在清洗池的顶部开口内;沥水筐的底壁和/或侧壁上阵列分布有沥水孔;沥水架放置在沥水筐的内部,沥水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固定柱。

4、进一步的,沥水筐的底端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器皿孔,且位于沥水筐底面上的沥水孔与器皿孔间隔分布。

5、进一步的,器皿孔的孔壁设置有锯齿状的排水槽。

6、进一步的,沥水筐的外周与清洗池内壁之间具有空隙。

7、进一步的,沥水架顶端表面开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透水孔,且透水孔与固定柱间隔分布。

8、进一步的,固定柱的底端连接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加高块,且加高块呈三角形状,其直角端位于固定柱的底端。

9、进一步的,沥水架底部边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撑柱。

10、进一步的,沥水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两个把手分别位于固定柱外围的两侧。

11、进一步的,沥水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放置在沥水筐的内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沥水筐内开设沥水孔以及放置沥水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能够同时将多种不同的实验器皿进行沥干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沥水装置难以分类摆放多种大小不同实验器皿的问题,使多个器皿上的水滴不会交叉污染,提高了实验器皿的沥干速度与洁净度;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沥水架顶部间隔设置透水孔与固定柱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能够同时沥干多个试管与量筒的功能,起到对试管与量筒进行限位的作用,避免了试管或量筒倾倒而破损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形的清洗池(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筐(12)的底端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器皿孔(15),且位于所述沥水筐(12)底面上的所述沥水孔(14)与所述器皿孔(15)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器皿孔(15)的孔壁设置有锯齿状的排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筐(12)的外周与所述清洗池(11)内壁之间具有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架(13)顶端表面开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透水孔(22),且所述透水孔(22)与所述固定柱(21)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1)的底端连接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加高块(23),且所述加高块(23)呈三角形状,其直角端位于所述固定柱(21)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架(13)底部边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撑柱(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架(13)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32),两个所述把手(32)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柱(21)外围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架(13)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放置在所述沥水筐(12)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实验器材沥水器,包括长方形的清洗池、沥水筐、沥水架;沥水筐顶部边缘向外延伸并悬放在清洗池的顶部开口内;沥水筐的底壁和/或侧壁上阵列分布有沥水孔;沥水架放置在沥水筐的内部,沥水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固定柱。本技术通过在沥水筐内开设沥水孔以及放置沥水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能够同时将多种不同的实验器皿进行沥干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沥水装置难以分类摆放多种大小不同实验器皿的问题,使多个器皿上的水滴不会交叉污染,提高了实验器皿的沥干速度与洁净度。

技术研发人员:姜威,罗启倩,刘国虎,马成,梅艳,谢良志,张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义翘神州(泰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