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06070发布日期:2024-01-06 23:1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空冷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


背景技术:

1、空气冷却器是以环境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横掠翅片管外,使管内高温工艺流体得到冷却或冷凝的设备,简称“空冷器”,也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

2、现有空冷器的飞翼式换热管为铝合金材料,为保证大型空冷器的整体构架强度,其两侧侧梁为碳钢材料。众所周知,由于铝合金材料和碳钢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侧梁与换热管之间会因为线性膨胀长度的不同,对强度较低的换热管一方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当破坏了较大时,会导致换热管内的冷媒发生泄漏事故;

3、目前,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常规方式是增加换热管的强度,或者定期进行检修维护;显然,传统技术存在如下的缺陷:

4、一、增加强度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

5、二、定期检修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6、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满足实际需求,提供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首先将侧梁分割为中间留有空隙的上下两部分,然后通过弧形弯板将上下两部分连接;利用弧形弯板进而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的破坏力。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包括上侧管箱和下侧管箱,所述上侧管箱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梁和右侧梁连接;所述下侧管箱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梁和右侧梁连接;所述下侧管箱通过下侧管板与换热管的下端连接,所述上侧管箱通过上侧管板与换热管的上侧端连接;其中:

3、所述左侧梁包括与下侧管板连接的左下侧梁、与上侧管板连接的左上侧梁;所述左下侧梁的下端面高度大于左上侧梁的上端面高度;所述左下侧梁的下端通过左侧弧形弯板与左上侧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梁包括与下侧管板连接的右下侧梁、与上侧管板连接的右上侧梁;所述右下侧梁的下端面高度大于右上侧梁的上端面高度;所述右下侧梁的下端通过右侧弧形弯板与右上侧梁的上端固定连接。

4、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首先将侧梁分割为中间留有空隙的上下两部分,然后通过弧形弯板将上下两部分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换热管和侧梁的材质不同,因此两者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在同等的温差条件下,两者的伸缩尺寸不同,此时,由于弧形弯板的存在,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或者消除侧梁线性膨胀产生的破坏力,对换热管和侧梁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包括上侧管箱和下侧管箱,所述上侧管箱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梁和右侧梁连接;所述下侧管箱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梁和右侧梁连接;所述下侧管箱通过下侧管板与换热管的下端连接,所述上侧管箱通过上侧管板与换热管的上侧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梁包括与下侧管板连接的左下侧梁、与上侧管板连接的左上侧梁;所述左下侧梁的下端面高度大于左上侧梁的上端面高度;所述左下侧梁的下端通过左侧弧形弯板与左上侧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梁包括与下侧管板连接的右下侧梁、与上侧管板连接的右上侧梁;所述右下侧梁的下端面高度大于右上侧梁的上端面高度;所述右下侧梁的下端通过右侧弧形弯板与右上侧梁的上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弧形弯板通过焊接段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左上侧梁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弧形弯板通过焊接段分别与右下侧梁和右上侧梁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弧形弯板和右侧弧形弯板成ω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为碳钢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长度范围是3米~13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侧梁线性膨胀破坏的芯体,属于空冷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管箱,上侧管箱和下侧管箱的分别与左侧梁和右侧梁连接;下侧管箱通过下侧管板与换热管的下端连接,上侧管箱通过上侧管板与换热管的上侧端连接;左侧梁包括与下侧管板连接的左下侧梁、与上侧管板连接的左上侧梁;左下侧梁的下端面高度大于左上侧梁的上端面高度;左下侧梁的下端通过左侧弧形弯板与左上侧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右侧梁包括与下侧管板连接的右下侧梁、与上侧管板连接的右上侧梁;右下侧梁的下端面高度大于右上侧梁的上端面高度;右下侧梁的下端通过右侧弧形弯板与右上侧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弧形弯板消除换热管和侧梁膨胀量不同而产生的拉应力。

技术研发人员:丁盛,郭临战,展学峰,林宝森,陈晓环,边宝利,杜守亮,王刚,王健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