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潮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8985发布日期:2024-01-16 11:1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防潮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防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防潮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1、地下建筑由于位于地面之下,建筑物内的空气湿度非常大,使得霉菌能快速繁殖,从而使物品变质,且墙体受土温度、地下水水位及变化及影响,常常会出现结露、霉变或渗漏等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烦恼;

2、例如专利号(cn202123233762.0)一种地下室用建筑防潮结构,其包括墙体和设置于墙体内侧的吸潮层,吸潮层平行于墙体设置,且吸潮层和墙体之间设置有对吸附在吸潮层内的水分进行除潮的除潮装置。

3、上述结构中,设置的除潮装置只能对空气进行防潮作用,但是由于除潮装置是安装在墙体内部的,水分达到饱和无法及时排水导致会降低吸潮能力;从而降低了防潮效果;

4、现在尚没有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防潮通风结构,楼板,被构造为具有若干个吸气孔;

3、通风管,设置于楼板的上方,且与其中一个吸气孔连接;

4、干燥组件,设置于通风管内,用于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

5、过滤板,设置于吸气孔的孔口处;

6、吸风装置,设置于通风管道且位于干燥组件的上方;

7、其中,干燥组件由用于对空气进行吸水除湿的干燥件和用于将干燥件内的水分除去的除水机构组成;

8、工作过程中,吸风装置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吸气孔内,然后进入到干燥件内进行吸水,当干燥件水量达到饱和后除水机构能使得干燥件内水分进行排除,从而提高吸水效果。

9、进一步地,干燥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固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表面均开设有连同干燥件的第一透气孔;

10、将靠近过滤板表面的支撑板定义为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对的为第二支撑板;

11、其中,第一支板与过滤板的表面抵触。

12、进一步地,除水机构包括设置与吸气孔内壁且位于过滤板上方的排水管;设置于通风管外壁用于驱使第一支撑板与过滤板抵触的伸缩杆;设置于伸缩杆上的计重器。

13、进一步地,过滤板表面具有供潮气进入到干燥件的第二透气孔;

14、过滤板上的第二透气孔与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透气孔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交错设置;

15、第一支撑板与过滤板表面抵触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二透气孔对应的第一堵塞块;

16、过滤板的表面形成与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透气孔对应的第一堵塞块。

17、进一步地,排水管的底部与过滤板的表面存在一端距离;且该改距离的尺寸低于第一支撑板的厚度。

18、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与干燥件表面接触的表面以中轴线所在的中心位置为起点沿第一支撑板的径向方向倾斜至侧边。

19、进一步地,通风管的侧壁形成导向槽;

20、第二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与连接杆,连接杆穿过导向槽与通风管外侧的电子伸缩杆连接;

21、连接杆位于导向槽的部分形成全部覆盖的密封板。

2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排水功能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防潮通风结构,其特征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防潮通风结构,其属于防潮领域。楼板,被构造为具有若干个吸气孔;通风管,设置于楼板的上方,且与其中一个吸气孔连接;干燥组件,设置于通风管内,用于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过滤板,设置于吸气孔的孔口处;吸风装置,设置于通风管道且位于干燥组件的上方;其中,干燥组件由用于对空气进行吸水除湿的干燥件和用于将干燥件内的水分除去的除水机构组成。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排水功能的建筑防潮通风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漏灵锋,应金俊,胡益智,施华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汇创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