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7446发布日期:2024-02-20 20:3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1、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进行温差发电时,例如采用柴油燃烧时,由于柴油燃烧热值较高,产生的热空气温度高达400℃以上,超过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耐受值,为保护温差发电片,延长使用寿命,需要对柴油燃烧热热风进行提前散热后再对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端进行加热,使温差发电片的热端温度不超过200℃。

2、为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保护温差发电片的散热结构。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结构,用于给燃烧室散热,该燃烧室具有延烧腔,其特征在于:包括

3、罩壳,遮盖延烧腔的筒口,该罩壳包括罩体和散热部,该罩体具有面向延烧腔筒口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散热部设置在罩体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

4、导热件,套装在延烧腔的外周;

5、温差发电片,具有热端传导面,该热端传导面与导热件的外壁贴合。

6、为了有利于热量回流,所述罩体呈半球状,且朝第二面凹陷。如此,对到达罩体的热量有一个汇聚作用,热量经反射而回流。

7、散热部的结构具体是,所述散热部包括设置在第一面上的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有多个,且间隔分布。

8、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第一散热片沿罩体的第一面轴向延伸,所有第一散热片周向间隔分布。

9、为了便于热量回流,所述第一散热片延伸至第一面的中部,且距离第一面的中心具有距离,该距离为延烧腔的半径。当热量到达第一面的中部时,通过反射而回流,散热通过第一散热片进行。

10、散热部的结构具体是,所述散热部包括设置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有多个,且间隔分布。

11、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第二散热片包括核心散热片和副散热片,核心散热片有片,且沿罩壳的第二面周向间隔分布;每个核心散热片的两侧分别有两片副散热片,副散热片与对应的核心散热片呈平行间隔分布,并且副散热片的长度自核心散热片向两侧逐渐减小;

12、一个核心散热片对应的最外侧的副散热片与相邻另一核心散热片对应的最外侧的副散热片之间呈八字分布而在两者之间限定出散热风导流槽。

13、为了安装,所述罩体具有设置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具有安装孔。

14、为了出风,还包括

15、外壳,具有容纳腔、与容纳腔相连通的通风口;

16、所述燃烧室设置在容纳腔内;

17、所述罩壳与导热件相连,且外露于通风口,并且罩壳的外周与通风口之间具有间距而形成通风通道。

18、为了便于出风,所述散热部包括设置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散热片,该第二散热片包括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连且位于容纳腔外的第二部分;

19、该第一部分的外边缘自容纳腔内往容纳腔外逐渐向邻近通风口口壁的方向延伸;

20、该第二部分的外边缘自容纳腔内往容纳腔外逐渐向远离通风口口壁的方向延伸,且朝罩体的中央延伸;

21、所有第二部分的边缘呈平面状,而限定出一圆形平面。

22、如此,有利于从通风口吹出的风朝罩体的中部汇聚,有利于给罩壳散热,也有利于形成较大风量的暖风。

23、为了给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进行散热,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

24、散热件,包括套装在导热件的外周的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散热片,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具有间距而形成与所述通风口相连通的散热通道;

25、所述温差发电片设置在散热件和导热件之间,并且其冷端传导面与散热件的底板贴合;

26、设置在罩体的第一面上的散热部与导热件相抵。

27、如此,通过散热件给温差发电片的冷端散热,而给温差发电片的冷端提供稳定的冷场,从而有利于温差发电片发电。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罩壳和导热件对燃烧室的延烧腔进行散热,这样热量不会超过温差发电片的热量耐受值,从而保护温差发电片,延长其使用寿命;

29、另外,导热件有利于为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传导面提供稳定的热场,有利于温差发电片产生稳定和充足的电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结构,用于给燃烧室(1)散热,该燃烧室(1)具有延烧腔(1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71)呈半球状,且朝第二面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72)包括设置在第一面上的第一散热片(721),第一散热片(721)有多个,且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散热片(721)沿罩体(71)的第一面周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721)延伸至第一面的中部,且距离第一面的中心具有距离,该距离为延烧腔(11)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72)包括设置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散热片(722),第二散热片(722)有多个,且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722)包括核心散热片(722a)和副散热片(722b),核心散热片(722a)有10片,且沿罩壳(7)的第二面周向间隔分布;每个核心散热片(722a)的两侧分别有两片副散热片(722b),副散热片(722b)与对应的核心散热片(722a)呈平行间隔分布,并且副散热片(722b)的长度自核心散热片(722a)向两侧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71)具有设置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安装部(73),该安装部(73)具有安装孔(7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72)包括设置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散热片(722),该第二散热片(722)包括位于容纳腔(61)内的第一部分(7221)、与第一部分(7221)相连且位于容纳腔(61)外的第二部分(722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61)内设置有: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用于给燃烧室散热,该燃烧室具有延烧腔,包括罩壳,遮盖延烧腔的筒口,该罩壳包括罩体和散热部,该罩体具有面向延烧腔筒口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散热部设置在罩体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导热件,套装在延烧腔的外周;温差发电片,具有热端传导面,该热端传导面与导热件的外壁贴合。通过罩壳和导热件对燃烧室的延烧腔进行散热,这样不会超过温差发电片的热量耐受值,从而保护温差发电片,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导热件有利于为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传导面提供稳定的热场,有利于产生稳定和充足的电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波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