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敞开式风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7727发布日期:2024-02-07 12:2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敞开式风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风帽,具体为一种敞开式风帽。


背景技术:

1、风帽通风设备之一,装于屋面、车顶等通风口或排风管上,家庭风帽可以增加房屋的美观,有效排除室内的热气、烟气、异味、水蒸气以及轻微粉尘等助于改善室内环境,随着一些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越来越高,带来风帽的损坏数量也开始增多,由于安装时大多采用埋入式或嵌入式,使风帽固定安装在楼顶,需要对风帽进行拆卸更换时,费时费力,较为繁琐,影响风帽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而这样的敞开式风帽大多固定安装在楼顶,不便于进行拆装出料,影响风帽的工作和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敞开式风帽,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敞开式风帽大多固定安装在楼顶,不便于进行拆装出料,影响风帽的工作和使用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敞开式风帽,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卡接有风帽本体,所述风帽本体外部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风帽本体外部一侧套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位于密封槽内部处,所述底座内部两侧均连接有拆卸组件。

3、优选的,所述拆卸组件包括安装于底座内部两侧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端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一端贯穿延伸至底座外部处。

4、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一端两侧均连接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一端贯穿延伸至卡槽内部处,所述卡接板和卡槽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设置。

5、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一端两侧均贯穿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一端两侧均与底座内壁两侧连接,所述圆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移动板一侧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底座内壁一侧连接。

6、优选的,所述风帽本体外部转动连接有防护帽,所述防护帽一侧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为倾斜结构设置。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本实用新型,通过拆卸组件的设置,向一侧拉动拉板,使卡接板从卡槽内部移动至底座内部,此时卡接板不再与卡槽固定连接,向上移动风帽本体,继而取下,对风帽本体进行安装时,将风帽本体放置于安装槽内部处,松开拉板,移动板在弹簧的弹性势能下移动,继而带动卡接板移动卡槽内部,完成对风帽本体的安装,方便对风帽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降低了拆卸所需时间,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和使用效率;

9、(2)、通过防护帽和排风口的设置,在防护帽的防护作用下对雨水进行阻挡的同时,在排风口的设置下,不会影响风帽本体烟气的正常排出。



技术特征:

1.一种敞开式风帽,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开设有密封槽(2),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部卡接有风帽本体(4),所述风帽本体(4)外部两侧均开设有卡槽(5),所述风帽本体(4)外部一侧套设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下端连接有密封条(7),所述密封条(7)位于密封槽(2)内部处,所述底座(1)内部两侧均连接有拆卸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开式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组件(8)包括安装于底座(1)内部两侧的移动板(81),所述移动板(81)一端连接有拉板(82),所述拉板(82)一端贯穿延伸至底座(1)外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敞开式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81)一端两侧均连接有卡接板(83),所述卡接板(83)一端贯穿延伸至卡槽(5)内部处,所述卡接板(83)和卡槽(5)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敞开式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81)一端两侧均贯穿连接有圆杆(84),所述圆杆(84)一端两侧均与底座(1)内壁两侧连接,所述圆杆(84)外部套设有弹簧(85),所述弹簧(85)一端与移动板(81)一侧连接,所述弹簧(85)另一端与底座(1)内壁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开式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帽本体(4)外部转动连接有防护帽(9),所述防护帽(9)一侧开设有排风口(10),所述排风口(10)为倾斜结构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风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敞开式风帽,解决了目前敞开式风帽大多固定安装在楼顶,不便于进行拆装出料,影响风帽的工作和使用效率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本技术,向一侧拉动拉板,使卡接板从卡槽内部移动至底座内部,此时卡接板不再与卡槽固定连接,向上移动风帽本体,继而取下,对风帽本体进行安装时,将风帽本体放置于安装槽内部处,松开拉板,移动板在弹簧的弹性势能下移动,继而带动卡接板移动卡槽内部,完成对风帽本体的安装,方便对风帽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降低了拆卸所需时间,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和使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松,张建国,张连发,叶跃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辉隆中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