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9139发布日期:2024-02-22 21:0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家用厨具,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燃气灶具如申请号为202221517322.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燃气灶》(授权公告号为cn217928880u)公开的结构,其包括燃烧部、聚能环和鼓风部,其中,聚能环绕燃烧部设置,聚能环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引风通道,引风通道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鼓风部设置于聚能环的一侧,鼓风部可驱动气体依次通过进风口、引风通道和出风口,以使气体流向燃烧部,鼓风部可将位于聚能环的进风口一侧的空气加速引入引风通道,并通过引风通道定向地向燃烧部输送二次混合所需的气体,保证了燃气与足够的空气进行二次充分混合,且至少部分空气会与聚能环进行接触进而实现热交换,可以有效对所需二次混合的至少部分空气进行预热。

2、上述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一、当气流从出风口吹向燃烧器时,会影响燃烧器上火焰的稳定性;二、二次空气的补入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以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燃气灶具,以能提供二次空气的同时,又能避免影响火焰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具,包括有:

3、燃烧器,具有由外环壁限定出的混气腔,且所述外环壁上沿周向设有连通混气腔与外界的出火孔;

4、聚能圈,具有向上延伸的内圈壁,所述内圈壁沿周向位于所述燃烧器之外环壁的外围、并与外环壁之间形成环腔;所述内圈壁上沿周向设有空气出口,以供内圈壁外围的空气经空气出口输入环腔内;

5、其特征在于:

6、所述聚能圈之空气出口位于所述燃烧器之出火孔的下方。

7、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空气出口位于出火孔的下方,使得从空气出口输出的空气能从出火孔的根部补入,实现二次空气的充分补给,且能避免从空气出口输出的空气直吹出火孔处的火焰而影响火焰稳定性。

8、优选地,所述聚能圈还具有位于所述内圈壁外围的外圈壁、以及衔接内圈壁与外圈壁的顶壁,所述顶壁、内圈壁与外圈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以供外界空气进入。在烹饪过程中,聚能圈整体呈高温状态,进入聚能圈之环形空腔内的空气受热而温度上升,然后从空气出口输出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提高燃烧效率。

9、燃烧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负压,外界空气可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环腔内,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提供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其出气端与所述环形空腔连通。

10、优选地,所述聚能圈之空气出口朝下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聚能圈之内圈壁具有:

12、上圈壁,自顶壁的内侧边缘向下延伸;

13、下圈壁,位于所述上圈壁的外侧,且向下延伸,所述下圈壁的上边缘与所述上圈壁的下边缘一外一内间隔相对而形成上述的空气出口。

14、进一步地,所述聚能圈由顶盖和底座一上一下对接而成,且所述顶盖具有上述的顶壁以及上圈壁,所述底座具有上述的外圈壁以及下圈壁,且所述外圈壁与下圈壁之间通过底壁连接,所述底壁上设有贯穿自身壁厚的空气入口,以供外界空气经空气入口进入环形空腔。

15、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入口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

16、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沿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三个向上延伸的支脚,所述顶盖之顶壁上对应各支脚的位置均设有贯穿壁厚的插孔,以供对应的支脚的上部穿过。如此,进入聚能圈内的空气能对支脚进行热交换,降低支脚的温度。

17、优选地,所述空气入口至少有三个,并分别对应各自的支脚设置。

18、优选地,所述鼓风装置包括有内部中空具有环形鼓风腔的鼓风圈,该鼓风圈设于所述聚能圈的下方,且鼓风圈的顶端对应各空气入口的位置均设有鼓风出口。

19、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具有:

20、基座,内部具有开口朝上的外环混气室;

21、外环火盖,盖设在所述基座之外环混气室上,并具有向上延伸的上述外环壁、自外环壁的上边缘向内延伸的上壁、自上壁的内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内环壁,所述内环壁、外环壁以及上壁共同限定出上述的混气腔。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空气出口设于出火孔的下方,使得从空气出口输出的空气能从出火孔的根部补入,实现二次空气的充分补给,且能避免从空气出口输出的空气直吹出火孔处的火焰而影响火焰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气灶具,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2)还具有位于所述内圈壁(21)外围的外圈壁(22)、以及衔接内圈壁(21)与外圈壁(22)的顶壁(23),所述顶壁(23)、内圈壁(21)与外圈壁(22)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20),以供外界空气进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提供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3),其出气端与所述环形空腔(2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2)之空气出口(210)朝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2)之内圈壁(21)具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2)由顶盖(2a)和底座(2b)一上一下对接而成,且所述顶盖(2a)具有上述的顶壁(23)以及上圈壁(211),所述底座(2b)具有上述的外圈壁(22)以及下圈壁(212),且所述外圈壁(22)与下圈壁(212)之间通过底壁(24)连接,所述底壁(24)上设有贯穿自身壁厚的空气入口(240),以供外界空气经空气入口(240)进入环形空腔(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入口(240)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b)内沿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三个向上延伸的支脚(4),所述顶盖(2a)之顶壁(23)上对应各支脚(4)的位置均设有贯穿壁厚的插孔(230),以供对应的支脚(4)的上部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入口(240)至少有三个,并分别对应各自的支脚(4)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3)包括有内部中空具有环形鼓风腔的鼓风圈(31),该鼓风圈(31)设于所述聚能圈(2)的下方,且鼓风圈(31)的顶端对应各空气入口(240)的位置均设有鼓风出口(31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1)具有:


技术总结
一种燃气灶具,包括有:燃烧器(1),具有由外环壁(11)限定出的混气腔(10),且所述外环壁(11)上沿周向设有连通混气腔(10)与外界的出火孔(110);聚能圈(2),具有向上延伸的内圈壁(21),所述内圈壁(21)沿周向位于所述燃烧器(1)之外环壁(11)的外围、并与外环壁(11)之间形成有环腔(200);所述内圈壁(21)上沿周向设有空气出口(210),以供内圈壁(21)外围的空气经空气出口(210)输入环腔(200)内;所述聚能圈(2)之空气出口(210)位于所述燃烧器(1)之出火孔(110)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提供二次空气的同时,又能避免影响火焰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楠,徐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