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5829发布日期:2024-03-28 18:3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调的,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空调器至少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控制空调室外机运行的控制盒,其中,控制盒中设置有发热元件。发热元件至少能够控制压缩机运行。随着发热元件的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其发热密度也急剧增大。发热元件的性能对温度十分敏感,随着温度升高,发热元件的失效率呈指数增长趋势。

2、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由于发热元件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空调长时间运行时,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排出,热量堆积会造成发热元件超温,严重时会出现频繁的死机或无法正常开机的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空调器在外界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显得尤为重要。

3、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风冷散热以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但风冷散热在极端工况下,室外换热器附近的温度会非常高,散热效果差,进而会引起压缩机频繁降频甚至停机。

4、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以利于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4、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阀以及室内换热器进行循环;

5、发热元件,其至少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机;

6、散热装置,其与所述发热元件相接触,所述散热装置内流通有制冷剂,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7、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发热元件相接触,所述散热管相对的两端分别为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

8、第一管路,其套设于所述节流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所述冷媒回路的外围,其与所述冷媒回路相接触,所述第一管路相对的两端为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

9、第二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冷媒出口,其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进口;

10、第三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出口,其另一端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制冷剂进口;

11、所述散热管内的所述制冷剂吸收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经所述第二管路流经至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冷媒回路吸收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制冷剂的热量,所述制冷剂经所述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散热管内。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和所述第一管为上下设置,所述散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下方。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折部,至少部分所述弯折部向远离所述散热管的方向弯折。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设置有多个所述弯折部,多个所述弯折部并列设置。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连接于所述散热管、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的循环回路上。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设置为微通道管,所述微通道管与所述发热元件相抵接。

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为铜或铝材质制成。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管路相接触的所述冷媒回路吸收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制冷剂的热量,所述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散热管内。

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电路板和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散热管相接触。

20、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1、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阀以及室内换热器进行循环;

22、发热元件,其至少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机;

23、散热装置,其与所述发热元件相接触,所述散热装置内流通有制冷剂,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24、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发热元件相接触,所述散热管相对的两端分别为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

25、第一管路,其套设于所述节流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所述冷媒回路的外围,其与所述冷媒回路相接触,所述第一管路相对的两端为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

26、第二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冷媒出口,其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进口;

27、第三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出口,其另一端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制冷剂进口;

28、所述散热管内的所述制冷剂吸收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经所述第二管路流经至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冷媒回路吸收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制冷剂的热量,所述制冷剂经所述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散热管内。

29、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30、发热元件和散热管相接触,当空调运行时,发热元件在运行中发热,散热管内的制冷剂吸收并带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热管内液态的制冷剂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并沿第二管路上浮流经至第一管路内。此时,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经冷凝器液化放热形成低温的液体冷媒,此时冷凝器为室外换热器,液体冷媒流经与第一管路相接触的冷媒回路时,与第一管路内的制冷剂发生热交换,冷媒回路中的液体冷媒吸收第一管路中的气态制冷剂的热量,从而使得第一管路中的气态制冷剂冷凝为液态。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受重力影响,经第三管路回流至散热管内。通过此循环以实现发热元件的持续散热,其散热效率高,且不用改变压缩机的频率,保证发热元件的制冷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

3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媒回路,在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阀以及室内换热器进行循环;发热元件;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管,散热管相对的两端分别为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第一管路,其套设于节流阀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回路的外围,第一管路相对的两端为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管路,其一端连通散热管的冷媒出口,其另一端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一进口;第三管路,其一端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一出口,其另一端连通散热管的制冷剂进口;散热管内的制冷剂吸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经第二管路流经至第一管路;冷媒回路吸收第一管路内的制冷剂的热量,制冷剂经第二管路回流至散热管内,从而为发热元件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吴朋锟,陈守海,张晋,殷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