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6081发布日期:2024-03-18 16:40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结构,具体是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1、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2、目前用于绿色建筑的通风结构大多会在进出风口处安装滤网或其他过滤机构,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由通风结构进入室内的灰尘。

3、且一些绿色建筑的通风结构通过设置快拆结构,方便对靠近室内的一侧的滤网进行拆装,从而便于对该滤网进行清洗,当大多数绿色建筑的通风结构中靠近室外侧的滤网均存在不方便于室内进行拆卸的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内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通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l形的导壳,所述导壳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滤板,所述通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框体,且框体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滤网,所述框体位于导壳的开口端上方,所述导壳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框体和通风口分布在风机的两侧。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滤板包括滑动安装于导壳内的薄软板,所述薄软板的外壁与通风口的对应处贯穿设置有若干个滤孔。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孔的孔径为10-120目。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薄软板的一端由导壳的端部开口伸出后固定连接有面板,所述面板通过第二手拧螺栓与框体固定连接,所述面板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滤网的外壁穿设有多个第一手拧螺栓,且第一手拧螺栓均与框体螺纹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壳、通风口、框体、第一滤板、第二滤网等,能够在风机的两侧对空气进行两侧过滤,以有效的减少通过过程中经通风管进入室内的灰尘,且能够减少电机及叶轮上所粘附的灰尘,当需要对第一滤板进行清理时,只需拆下第一手拧螺栓,并拉动把手,即可将第一滤板由导壳内抽出,但需要对第二滤网进行清理时,只需拧下第二手拧螺栓,即可实现对第二滤网的拆卸,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1),所述通风管(1)内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通风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l形的导壳(5),所述导壳(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滤板,所述通风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框体(11),且框体(11)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滤网(12),所述框体(11)位于导壳(5)的开口端上方,所述导壳(5)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通风口(6),所述框体(11)和通风口(6)分布在风机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板包括滑动安装于导壳(5)内的薄软板(7),所述薄软板(7)的外壁与通风口(6)的对应处贯穿设置有若干个滤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孔(8)的孔径为10-120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软板(7)的一端由导壳(5)的端部开口伸出后固定连接有面板(9),所述面板(9)通过第二手拧螺栓(14)与框体(11)固定连接,所述面板(9)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12)的外壁穿设有多个第一手拧螺栓(13),且第一手拧螺栓(13)均与框体(11)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内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通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L形的导壳,导壳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滤板,通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框体,且框体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滤网,框体位于导壳的开口端上方;本技术通过设置导壳、通风口、框体、第一滤板、第二滤网等,能够在风机的两侧对空气进行两侧过滤,以有效的减少通过过程中经通风管进入室内的灰尘,且能够减少电机及叶轮上所粘附的灰尘,当需要对第一滤板进行清理时,只需拆下第一手拧螺栓,并拉动把手,即可将第一滤板由导壳内抽出,但需要对第二滤网进行清理时,只需拧下第二手拧螺栓,即可实现对第二滤网的拆卸,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马淮北,陆小军,聂嘉威,付文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