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17663发布日期:2024-03-25 19:0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1、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其中,高温消毒是采用高温蒸汽充填在消毒柜内实现的。但是,现有的集成灶消毒柜处的高温蒸汽,通常是采用一个独立的水箱,并且该水箱内设置独立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运作过程中将水箱内的水加热,水箱内的水受热转变为高温蒸汽,然后再将该高温蒸汽排送至消毒柜内,不仅影响消毒柜的加热效率,也造成了能源浪费,节能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集成有消毒柜的集成灶,消毒柜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以产生蒸汽并进行消毒作业,不仅工作效率低,也消耗大量能源,节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用于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具面板和消毒柜,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外部,所述循环风道与所述消毒柜的内胆相连通;

3、所述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所述循环风道与所述集热空间相连通;

4、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道或所述集热空间;所述内循环风机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所述循环气流通过所述循环风道在所述集热空间与所述内胆之间循环流动。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灶还包括灶具底板,所述灶具底板设置于所述灶具面板的下方,所述灶具底板与所述灶具面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集热空间。

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风道包括:

7、进风风道,所述灶具底板间隔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形成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相连接;

8、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的另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相连接;所述内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

9、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与所述集热空间连通。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一侧壁的外壁面,所述出风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另一侧壁的外壁面。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消毒柜的内胆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三连通孔相连通;所述内胆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四连通孔相连通。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于所述进风风道面对所述内胆的一侧壁;

13、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于所述出风风道面对所述内胆的一侧壁;

14、所述第三连通孔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连通孔的数量也均为多个。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通孔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每一个所述第一连通孔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三连通孔相连通;

16、所述第三连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孔径;

17、所述第四连通孔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每一个所述第二连通孔至少与一个所述第四连通孔相连通;

18、所述第四连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孔径。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20、控制器,所述内循环风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1、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空间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2、控制阀,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有所述控制阀。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具有设定阈值,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达到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启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风口的所述控制阀和/或所述出风口的所述控制阀开启。

2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因而,具有该余热回收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26、本申请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循环风道,循环风道设置于消毒柜的外部,循环风道与消毒柜的内胆相连通;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循环风道与集热空间相连通;内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设置于循环风道或集热空间;内循环风机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循环气流通过循环风道在集热空间与内胆之间循环流动。

27、本申请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回收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消毒柜的预热和加热,既减少了消毒柜工作过程中的耗能,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

28、本申请提供的集成灶,包括上述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因而,通过本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吸收灶具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辐射至灶具下方的热量,不仅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避免灶具工作时向外辐射热量影响本集成灶电子器件,从而有效延长了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本集成灶故障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用于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具面板(4)和消毒柜(3),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灶具底板(5),所述灶具底板(5)设置于所述灶具面板(4)的下方,所述灶具底板(5)与所述灶具面板(4)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集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101)设置于所述消毒柜(3)的一侧壁的外壁面,所述出风风道(102)设置于所述消毒柜(3)的另一侧壁的外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101)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102)设置有第二连通孔(1022),所述消毒柜(3)的内胆(301)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三连通孔(302),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三连通孔(302)相连通;所述内胆(301)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第四连通孔(303),所述第二连通孔(1022)与所述第四连通孔(30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于所述进风风道(101)面对所述内胆(301)的一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通孔(302)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具有设定阈值,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达到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2)启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风口(1011)的所述控制阀和/或所述出风口(1021)的所述控制阀开启。

10.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循环风道,设置于消毒柜的外部,循环风道与消毒柜的内胆相连通;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循环风道与集热空间相连通;内循环风机,设置于循环风道或集热空间;内循环风机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循环气流通过循环风道在集热空间与内胆之间循环流动。本申请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回收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消毒柜的预热和加热,既减少了消毒柜工作过程中的耗能,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史家鹏,付安荣,杨建军,孙利校,孟盛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2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