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8673发布日期:2024-04-25 10:07阅读:8来源:国知局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空调器广泛用于室内环境的温度调节。现有空调器一般在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然而现有导风板一般仅具有改变送风方向的功能,而无法调节送风距离并确保长距离送风时向前方的送风量,调节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部分导风板无法调节周向送风范围及送风距离,调节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包括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所述副导风板和所述主导风板两者沿宽度方向相向的一侧转动连接,且所述副导风板具有相对所述主导风板展开的展开位和相对所述主导风板折叠的折叠位;

3、所述副导风板位于所述展开位时的导风面为第一副导风面,所述副导风板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边缘设有聚风沿,且所述聚风沿于所述副导风板的第一副导风面一侧延伸。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组件应用于空调器中,空调器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时,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副导风板相对主导风板转动至折叠位,此时副导风板叠摞于主导风板的一侧,同时,驱动组件还驱动主导风板相对出风口转动至封堵出风口的位置,以减少外界灰尘等经出风口进入风道内对其内风道组件造成污染甚至堵塞情况的发生;需要使用空调器时,可以调节驱动组件驱动主导风板相对出风口转动至所需角度,同时副导风板可以位于折叠位或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对主导风板转动预设角度以到达展开位,则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能够在其转动范围内组合形成多种导风路径,且副导风板位于展开位时,聚风沿对流至副导风板的气流进行聚风导流,以确保经副导风板前端长距离送出的风量并通过聚风进一步延长气流向前吹出的距离,从而根据用户需要对出风口送风的送风方向及送风距离进行调节,相应提高导风组件的调节能力以及空调器的功能性,进而满足用户对送风的多种需求,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5、可选地,所述副导风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有所述聚风沿。

6、可选地,所述主导风板的导风面为主导风面,所述副导风板位于所述折叠位时,所述第一副导风面与所述主导风面相向设置,所述主导风板完全覆盖所述副导风板所在区域,且所述主导风面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聚风沿的避让槽。

7、可选地,所述主导风面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限位区、第二限位区和第三限位区,所述第一限位区和所述第三限位区均相对所述第二限位区凹陷形成所述避让槽;所述副导风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有所述聚风沿,两个所述聚风沿与两个所述避让槽一一对应。

8、可选地,所述聚风沿朝向所述第一副导风面的一侧壁面为聚风面,沿背离所述副导风板的延伸方向,所述聚风面呈内凹的圆弧面,且所述聚风面与所述第一副导风面圆滑过渡连接。

9、可选地,所述聚风沿与所述副导风板一体成型。

10、可选地,所述副导风板设有多个分散排布的导风孔。

11、可选地,所述主导风板内中空设置形成中空腔。

12、可选地,所述中空腔内填充有吸水体。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驱动组件和上述导风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的主导风板沿宽度方向背离副导风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导风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相对所述出风口转动以及驱动所述副导风板相对所述主导风板转动。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采用上述导风组件,包含该导风组件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风板(100)和副导风板(200),所述副导风板(200)和所述主导风板(100)两者沿宽度方向相向的一侧转动连接,且所述副导风板(200)具有相对所述主导风板(100)展开的展开位和相对所述主导风板(100)折叠的折叠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风板(20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有所述聚风沿(2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100)的导风面为主导风面(110),所述副导风板(200)位于所述折叠位时,所述第一副导风面(210)与所述主导风面(110)相向设置,所述主导风板(100)完全覆盖所述副导风板(200)所在区域,且所述主导风面(110)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聚风沿(230)的避让槽(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面(110)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限位区(131)、第二限位区(132)和第三限位区(133),所述第一限位区(131)和所述第三限位区(133)均相对所述第二限位区(132)凹陷形成所述避让槽(120);所述副导风板(20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有所述聚风沿(230),两个所述聚风沿(230)与两个所述避让槽(120)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沿(230)朝向所述第一副导风面(210)的一侧壁面为聚风面(231),沿背离所述副导风板(200)的延伸方向,所述聚风面(231)呈内凹的圆弧面,且所述聚风面(231)与所述第一副导风面(210)圆滑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沿(230)与所述副导风板(200)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风板(200)设有多个分散排布的导风孔(240)。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100)内中空设置形成中空腔(1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140)内填充有吸水体。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驱动组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所述壳体(10)设有出风口(11),所述导风组件的主导风板(100)沿宽度方向背离副导风板(200)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11)的下边缘;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导风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相对所述出风口(11)转动以及驱动所述副导风板(200)相对所述主导风板(100)转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导风组件,包括主导风板和副导风板,副导风板和主导风板两者沿宽度方向相向的一侧转动连接,且副导风板具有相对主导风板展开的展开位和相对主导风板折叠的折叠位;副导风板位于展开位时的导风面为第一副导风面,副导风板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边缘设有聚风沿,且聚风沿于副导风板的第一副导风面一侧延伸。该空调器包括壳体、驱动组件和上述导风组件,壳体设有出风口,导风组件的主导风板沿宽度方向背离副导风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出风口的下边缘。该导风组件能够调节送风方向、送风距离并确保长距离送风时向前的送风量,调节能力较高,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张晨,吴自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1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