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余热利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1、玻瓶生产工艺中,常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玻璃瓶的内应力,进而提高玻瓶的品质,退火处理通常包括升温、保温、以及降温三阶段,在退火降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为节约能源,通常会对余热进行回收,如公开号为cn203657504u的专利,公开了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具体利用换热盘管将窑炉废气中的热量与水箱中的水直接进行热交换,进行实现热量回收;然而,采用换热管进行热量收集,存在热量交换后热水得不到及时应用,进而导致热量散失浪费的问题。
2、基于以上描述,亟需一种便于收集热量,且便于高效利用热量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旨在解决换热回收热量后,热量利用不及时导致浪费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4、第一窑炉、第二窑炉、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一窑炉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窑炉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二窑炉连通;所述第二窑炉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一窑炉的连通;所述第一窑炉的出水管与第二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第二窑炉连通。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窑炉的进水管设有第一水泵和第一管阀。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窑炉的出水管设有第二管阀。
7、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箱之间设有第三管阀。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第二窑炉之间设有第二水泵和第四管阀。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窑炉的出水管设有第三水泵和第五管阀。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窑炉包括工作箱和外箱;所述工作箱内设于所述外箱;所述工作箱与所述外箱之间留有换热腔;所述第一窑炉的进水管穿设于所述外箱并与所连通。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窑炉的出水管穿设于所述外箱并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窑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通过第一水箱能够为加热工作后的第一窑炉提供第一批冷却水,第一批冷却水通入第一窑炉后进行换热,进而带走第一窑炉生产后产生的热量,并将第一批冷却水加热升温,将加热升温后的热水立即通入第二窑炉,对第二窑炉进行升温预热,进而实现预热的及时利用;
15、再者,预热第二窑炉后排出的冷水再次循环通入第一窑炉,对第一窑炉继续进行冷却,后续排出第一窑炉的热水可继续通入第二窑炉进行预热也可存储于第二水箱,用于供第二窑炉加热后冷却用;通过第一窑炉和第二窑炉交替工作,进而不仅回收利用了窑炉工作后产生的热量,还能够将热量进行及时利用,进一步节约了生产能耗。
1.一种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窑炉(1)和第二窑炉(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箱(3)和第二水箱(4);所述第一水箱(3)与所述第一窑炉(1)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窑炉(1)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二窑炉(2)连通;所述第二窑炉(2)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一窑炉(1)的连通;所述第一窑炉(1)的出水管与第二水箱(4)连通;所述第二水箱(4)与所述第二窑炉(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窑炉(1)的进水管设有第一水泵(5)和第一管阀(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窑炉(1)的出水管设有第二管阀(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箱(4)之间设有第三管阀(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4)与所述第二窑炉(2)之间设有第二水泵(9)和第四管阀(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窑炉(2)的出水管设有第三水泵(11)和第五管阀(1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窑炉(1)包括工作箱和外箱;所述工作箱内设于所述外箱;所述工作箱与所述外箱之间留有换热腔(13);所述第一窑炉(1)的进水管穿设于所述外箱并与所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窑炉(1)的出水管穿设于所述外箱并与所述换热腔(1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窑炉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窑炉(2)与所述换热腔(13)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