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
背景技术:
1、蒸发器是换热器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动力、化工、空调工程和制冷工程中。
2、蒸发器在换热过程中,其内的流体会吸收外界热量,部分液态的流体会转变为气态的流体。已经转变为气态的流体吸热能力有限,且蒸发器内出现气液两相流动时,会增加流体的流动阻力,导致蒸发器运行不稳定,最终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器,其换热效率较高。
2、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蒸发器,包括:
4、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上设置有总流入口;
5、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上设置有总流出口;
6、中间集流管,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流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流入口之间,所述中间集流管内设置有容置腔;
7、导气管,安装于所述中间集流管,所述导气管内设置有两端具有开口的导气腔,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外,所述导气管用于将所述中间集流管内的气体导出。
8、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气管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与所述中间集流管的外侧面抵接。
9、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气管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
10、所述导气管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导气管的出口端低于所述导气管的入口端。
11、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气管包括导气管本体,所述导气管本体的出口端设置有导出段,所述导出段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导气管本体的流通截面积。
12、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气管的入口端的中心位置不低于所述中间集流管的轴线高度。
13、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间集流管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导气管安装口。
14、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间集流管上还开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均低于所述导气管安装口,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流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流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
15、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
16、第一集流管,所述总流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
17、总流入管,设置于所述总流入口;
18、第一换热扁管,其内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间集流管连通。
19、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换热扁管的两端呈凹弧形。
20、作为上述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
21、第二集流管,所述总流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管;
22、总流出管,设置于所述总流出口;
23、第二换热扁管,其内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间集流管连通。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发器换热效率较高。在工作时,外界液体(如水)从总流入口进入到第一换热部参与换热,第一换热部内参与换热的液体在工作时吸热,部分液体吸热后汽化形成气体,气体在运动至中间集流管时,能够从中间集流管上的导气管的导气腔导出,从而避免气态流体随液态流体共同进入到第二换热部,影响第二换热部的换热效率。从第一换热部流出的液体经由中间集流管流动至第二换热部,使得第二换热部继续参与换热。
1.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凸缘(41),所述限位凸缘(41)与所述中间集流管(3)的外侧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包括导气管本体,所述导气管本体的出口端设置有导出段(42),所述导出段(42)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导气管本体的流通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的入口端的中心位置不低于所述中间集流管(3)的轴线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集流管(3)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31)连通的导气管安装口(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集流管(3)上还开设有第一连接口(33)和第二连接口(34),所述第一连接口(33)和所述第二连接口(34)均低于所述导气管安装口(32),所述第一换热部(1)的流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33)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2)的流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34)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1)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扁管(14)的两端呈凹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2)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