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462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炉具制造技术。现有蜂窝煤炉大都是采用老式燃烧,存在着二次风助燃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热能大量散失,炉温低,热效率也低;有毒气体及烟尘四散,严重污染室内、外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生火、添煤、捅煤、落渣及扒灰都很麻烦又不卫生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蜂窝煤炉所存在上述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各项使用性能良好的卫生高效蒸汽双喷的型煤炉灶。其优点是升火快,火力猛,炉温高,燃烧彻底充分,热效率高,封火、保温好,基本消除对室内和较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火容易,不须扒灰,添煤、捅煤和落渣以一次动作可封闭式完成,使用方便、安全又卫生等。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以“卫生高效节煤炉”和“水套式卫生高效节煤炉”为基本结构,就在炉胆的外间套设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水由外水套通过节流阀、管道沿着炉身烟道往下转,以适当的水量进入其内,迅速产生一定喷力的蒸汽,分别通过上、下管道过热,喷入赤热的炉喉和煤层中,使炉内上、下均迅速产生水煤气;二次风先从贮灰抽屉预热,通过偏心垫板,透过粗粒保温层受热,升至聚热辐射盆的底腔过热,朝二次风喷咀进入炉喉,在喷火罩控制之下与上腾的水煤气混合燃烧喷火而获得高温。
在炉喉上附设的集火筒与偏心活动的炉面座圈(即煲的密封座)间的受热间隙适当,使炉热能高度地集于煲底;以聚热辐射盆中间的炉喉筒吸取炉胆顶部的旁热,通过其辐板(是凹锅形,面上凸有若干旋弧形的凸条)及外周的圆裙筒(其外缘四周是开有纵向凹槽的)对外水套的内筒壁配套接触传热,而炉气余热在沿着两者接配所形成圆周分布的降气槽管孔降入炉身烟道时亦对外水套加热;还有,在炉胆外间套设的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对炉胆可绝热保温。因而,炉热能充分利用,故热效率高,保温性能也好。虽抽风燃烧,但由于炉气降入大容积的炉身烟道,气流速度下降,以利于降尘,加上上述的完全燃烧。因此,本炉灶所排放的废气对环境污染可大为减少。当沉积灰尘过多时,可从常闭的 积尘排口清除掉。
由于在炉座腔设置可进、出的并带有旋调式进风装置和生火栅盆的贮灰抽屉以及附设有添煤落渣器等,可调节炉温和封火,亦适应于高楼住宅烟囱的抽风燃烧;当贮灰量达到妨碍助燃进风时,可拉出抽屉排灰,而不须扒灰;当须生火时可将抽屉拉出,使生火栅盆位于炉胆内孔的投影处,则可构成起炉生火装置;当须添煤、捅煤和落渣时,可使用添煤落渣器以一次动作封闭完成。故此,使用本炉灶既方便又卫生,绝不会出现危险的现象。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现以实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介绍其结构本炉灶的炉面是由外水套(1)的上环面和若干大、小偏心的炉面座圈(3)配成偏心(A)的活动炉面,炉面座圈(3)是支坐在外水套(1)的内筒上;外水套(1)外壁的下缘装设放水龙头,其上环面开有带盖的进水口;外水套(1)固坐在炉身壳(2)上;从外水套(1)底并沿着炉身烟道(26)装设节流阀、管道(14)往下转,与套坐在炉胆(15)外间的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中的内水套(25)相通,让适当的水量进入内水套(25)受热迅速产生一定的喷力的蒸汽一部分升入上汽管(11)并在空气绝热室(20)过热,朝着上汽喷咀(10)喷入炉喉;另一部分进入下汽管(24)下降也过热,再转进“内齿”式炉篦(16)的管圈中,朝着下汽喷咀(19)喷入炉胆(15)下口,拼一次风升入赤热的煤层中。因而,使炉喉及炉胆(15)内的水煤气剧增;二次风先在贮灰抽屉(17)中预热,通过偏心垫板(23)圆周分布的小孔和透过粗粒保温层(28)受热,再升至聚热辐射盆(7)的底腔过热后,朝二次风喷咀(9)进入炉喉,在喷火罩(5)控制下与上腾的水煤气混合充分燃烧喷火。
在炉喉上附设的集火筒(4),可使炉热高度地集于煲底,当用锅时可除去,以保持适当的受热和气流间隙。因而,又可提高热效率。
于聚热辐射盆(7)的中间并坐于炉胆(15)顶面上的短圆筒为炉喉筒,该筒壁四周开有向下的缺口,由筒外的喷咀套筒(12)的上口壁圈套隔分上为二次风咀(9),下为上汽喷咀(10);该盆的辐板是凹锅形,而面上凸有若干旋弧形的凸条;该盆四周的顶环面与炉面座圈(3)间为气流转降间隙(8);于顶环面往下延伸,并外周开有纵向凹槽的圆裙筒与外水套(1)的内筒壁配套相接传热,而炉气就通过配成圆周分布的降气槽管孔降入炉身烟道(26)降尘,废气朝烟囱(29)排放;炉身烟道(26)就是炉身壳(2)与保温套(13)之间。烟囱(29)是设在炉身壳(2)的下后部横出上弯。积尘排口是设在烟囱(29)与偏心垫板(23)之间炉身壳(2)的壁段处。
关于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再作补充说明其空气绝热室(20)的外壁是喷咀套筒(12),上面以开孔的密封圈(27)封闭,下是封坐在偏心垫板(23)之上;上汽喷咀(10)是由聚热辐射盆(7)中间炉喉筒壁四周的缺口和喷咀套筒(12)的上口壁以及炉胆(15)的上端面构成。
本炉灶所设的“内齿”式炉篦(16)和炉座腔(21)设置可进、出的并带有旋调式进风装置(18)、生火栅盆(22)的贮灰抽屉(17)以及附设的在炉喉上的封火盖(6)以及添煤落渣器等构件均与前述“两炉”相应的构件相一致。
本炉灶可用铸铁、耐火材料、薄铝和薄铁等材料制造,还可以其构件配合建筑材料砌筑成灶。
权利要求1.一种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是以“卫生高效节煤炉”和“水套式卫生高效节煤炉”为基本结构,包括炉面、炉身(含烟囱)和炉座等部分,另附设“添煤落渣器”等。其特征是A、炉面是炉灶的顶面,由外水壳(1)的上环面和若干大、小偏心(A)的炉面座圈(3)配成偏心的活动炉炉面,炉面座圈(3)是支坐在外水套(1)的内圆筒上。B、炉身部分,其外壳是由上段的外水套(1)与下段的炉身壳(2)相固定连接,分上大、下小的两级,均略为圆锥形,于炉身壳(2)的下后部横接烟囱(29)向上弯起;外水套(1)的内圆筒与聚热辐射盆(7)外周带有纵向凹槽的圆裙筒相接配套,并形成圆周分布的降气槽管孔;炉身壳(2)亦为炉身烟道(26)[含节流阀、管道(14)]的外壳,从炉身烟道(26)往炉中心的结构顺序是保温套(13)、粗粒保温层(28)、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及炉胆(15);于外水套(1)底部并沿着炉身烟道(26)装设的节流阀及管道(14)往下转内与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中的内水套(25)相连通,而节流阀的控制手柄设在炉身壳(2)之外,配设控制刻度;炉身烟道(26)、保温套(13)、粗粒保温层(28)、炉胆(15)以及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等构件均由支承在“内齿”式炉篦(16)上的偏心垫板(23)承托。于烟囱(29)与偏心垫板(23)之间炉身壳(2)的壁段处,开有积灰排口并配以封口门常闭之。C、炉座腔(21)的外壳是由炉身壳(2)往下延伸并于前面开有长方口(即炉座口或抽屉进、出口)的薄壁圆筒,下面以炉底板封闭;于炉座腔(21)设置可进、出的并带有旋调式进风装置(18)和生火栅盆(22)的贮灰抽屉(17)。当推进抽屉时,则抽屉前弧形的门板与炉座口相吻合(即封闭炉座口),而炉座壁亦成为完整的圆筒体;当抽屉被拉出,使生火栅盆(22)处于炉胆(15)下口的投影位置时,即可构成起炉生火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其特征在于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是由喷咀套筒(12)套于炉胆(15)外间并封坐在偏心垫板(23)之上,上部以密封圈(27)封闭而构成的空气绝热室(20),将套坐于炉胆(15)外腰上间的内水套(25)包围;于内水套(25)中设有下汽管(24)往下与“内齿”式炉篦(16)的管圈相通,而管圈的内壁向炉中心开有若干下汽喷咀(19);又于内水套(25)顶面的通孔处连接的上汽管(11)往上通过密封圈(27);上汽喷咀(10)是由喷咀套筒(12)的上口壁与聚热辐射盆(7)炉喉筒四周向下开的缺口及炉胆(15)的顶面环面所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其特征在于聚热辐射盆(7)是坐于炉胆(15)和保温套(13)之上,而四周与由外水套(1)接触相套;该盆中间的炉喉筒是四周向下开有缺口的短圆筒,坐于炉胆(15)上;该盆的辐板是凹锅形,面上凸有若干旋弧形的凸条;该盆四周开有纵向凹槽的圆裙筒与外水套(1)的内圆筒相接配套而形成圆周分布的降气槽管孔;该盆的底腔是二次风的过热区。
4.按照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其特征在于炉胆(15)是稍锥形的圆筒体;于壁外腰部横出若干凸块或凸环,而顶部的外环面是正圆锥形;顶环面与底环面是相平行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其特征在于偏心垫板(23)是圆形板,该板中间开的偏心大圆孔与炉胆(15)的下端口相重合;在该板上,相应于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之下处,凸起带有通孔的凸环;在该板上,相应于粗粒保温层(28)之下处,开有许多圆周分布的小通孔;在该板上,相应于炉身烟道(26)之下处,凸有若干圆周分布的凸块。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其特征在于外水套(1)是圆环形的薄壳容器,而容腔截面是矩形的;于底环面下装设有节流阀。其外壁下缘装设放水龙头;其顶环面开有带盖的进水孔。
7.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其特征在于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的喷咀套筒(12)是以上、中、下三个薄壁的圆环筒体配成。于中、下筒接配处横开通过管道(14)的圆通孔;上筒是下大上小的正圆锥形,装设在中筒之上;其上口与聚热辐射盆(7)中间的炉喉筒外壁相配套。
8.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其特征在于保温套(13),是以上、下两个薄壁的圆环筒体组成,于两者接配处横开通过管道(14)的圆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双喷蒸汽式型煤炉灶,属炉具制造技术。需要解决现有蜂窝煤炉燃烧不完全;严重污染室内、外环境;炉温低;炉热大量散失;使用既不方便又不卫生等问题。其结构以“水套式卫生高效节煤炉”等结构为基础,其特征以炉内增设空气绝热式喷汽装置等,其优点使炉内水煤气能迅速剧增,并与高温的二次风混合获得充分燃烧,提高炉温和热效率,还较有效地消除或减少对室内、外环境的污染。
文档编号F24B1/183GK2059961SQ89221639
公开日1990年8月1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21日
发明者劳均铨, 劳志锋, 劳丽珊, 劳娴好 申请人:劳均铨, 劳志锋, 劳丽珊, 劳娴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