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油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8406阅读:2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化油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化油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加压器的汽化油炉。
现行的汽化油炉由燃烧炉和油罐组成,其中油罐是一种装油的钢瓶。使用前需对油罐内打压到足够的压力(约加压到2个大气压),才能使油罐中燃油经管道至加热器汽化,再经一次进风、二次进风,汽化燃油就会在燃烧室中燃烧。这种汽化油炉在燃烧过程中必须使压力稳定在一个范围,否则会引起跳火现象,从而会引起高温高压(相对于油罐内压而言),当压力高于油罐内压,就有可能产生回火至钢瓶内,进而引起燃烧、爆炸,其后果是严重的。另外,进油管位于燃烧炉上部,喷油咀在高温中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其表面积碳氧化,往往使只有φ0.3mm的孔口堵塞,因此需经常清除喷油咀内氧化物,以保持其畅通,这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此外,在使用时,为了使油罐内保持一定压力范围,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打压,操作上也很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汽化油炉,以克服现行汽化油炉的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它由油罐A和燃烧炉B组成,其中油罐A加装加压器,此加压器由壳体7、活塞杆8、活塞9、弹簧5、定时装置组成。其中壳体7底端呈开口状,安装在油罐A内,壳体7中装有活塞杆8,活塞9固接在活塞杆8底端,活塞杆8顶端伸出油罐A顶部外并装有手柄1,手柄1与油罐A顶部间的活塞杆8部分套装有弹簧5。上述的定时装置由内、外套20、3、卡环4和紧固螺钉31组成,其中内套20套装在弹簧5外,内套5底部中间有一通孔,活塞杆8从此通孔穿过,弹簧5底端位于内套20底部四周端面上,外套3套装在内套20外,外套3顶部中间有一通孔,活塞杆8从此通孔穿过,当弹簧5伸开时,其顶端顶住外套3顶部四周端面,外套3侧面沿纵向开有一狭长槽口,卡环4内侧有一凸台41,卡环4侧面还备有一带内螺纹通孔,卡环4套装在外套3上,其上凸台41伸入与其相对的外套3侧面的狭长槽口中,紧固螺钉31旋入卡环4通孔中,外套3可相对固定的内套20滑动,卡环4可相对外套3滑动。上述的加压器壳体7上方开有一进口,此进口装有单向阀门12。上述的燃烧炉B内装有汽化室24,输油管13安装在燃烧炉B下方,汽化室24由内、外壳体241、242和燃油汽化管243组成,其中内壳体241底端呈开口状,安放外壳体242内,内壳体241下方开有一通孔2411,内、外壳体241、242间留有空隙,内、外壳体241、242间的环形端面上分布有燃烧孔,所述的燃油汽化管243位于汽化室内壳体241中,其一端伸出汽化室24外与位于汽化室24下方并伸入燃烧炉B内的输油管13相通,燃油汽化管243另一端从汽化室24底部伸出经调节阀25再与汽化室24内、外壳体241、242之间的空间相通。
定时装置内套20外侧面沿纵向标有刻度201,内套3上方固接一顶柱2,此顶柱2伸出与其相对的外套20狭长槽口。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燃油从油罐A顶部进口注入并将其注满。按下加压器上端手柄1,克服弹簧5的弹性力使活塞9移动到加压器壳体7底部,油罐A内燃油则从加压器壳体7上方的单向阀12入而将壳体1注满,此时,油压刚好大于弹簧5的弹性力,使活塞9处于底部位置。拧松卡环4上的紧固螺钉23,将卡环4调到内套20上所需刻度位置,即卡环4到内套20顶端顶柱2的距离为所需燃烧时间。燃油从加压器壳体7顶部出油口流入输油管13,而输油管13通过燃油炉B上方进入燃油汽化管243,点燃汽化室24底部燃油,以便加热燃油汽化管243,其内燃油受热汽化,汽化燃油调节阀25进入汽化室24内、外壳241、242中的空间,将其点燃后在燃烧孔中燃烧。调节阀25可调节进入汽化室24中的燃油量。
当进油量一定时,单位时间所耗燃油量相等,因此,在燃烧过程中,加压器壳体7内燃油不断减少,油压不断下降,当壳体7内油压小于弹簧5的弹性回复力时,活塞9均匀上升,由于弹簧5底端压住内套20底部四周端面,因此,内套20始终不动,而弹簧5顶端顶住外套3顶部四周端面,所以外套3随弹簧5顶端一起上升,外套3顶端顶住手柄1使活塞杆8也一起上升,外套3上的卡环4也随之一起上升。当卡环4碰到内套20上方的顶柱2时,卡环4被阻而不会上升,此时壳体7内燃油不再流入输油管13,也就不再向汽化室24内供油,燃烧随即停止。
由上所述,燃油炉B燃烧过程中是靠油罐A中加压器内活塞杆8匀速上升达到调节油压的目的,均匀、稳定,不会产生所谓“回火现象”故不会引起燃烧、爆炸,安全、可靠。在燃烧过程中省掉了人工不断加压的繁琐程序。输油管13从燃油炉B下方进入,向汽化燃油管243供油,汽化燃油经调节阀25进入汽化室24内、外壳241、242间端面上方的燃烧孔燃烧,燃烧孔不会发生氧化变形而被堵塞的情况,使用非常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6.油罐外壳;10.紧固螺母;11.胶管;15.油罐盖;16.炉体支架;17.回油管;18.注油口;19.活塞垫;21.炉盖;22.汽化室支架;23.炉底;29.炉端支架。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罐A细部图。
26.紧固螺钉;27,28.均为油封;32.出油管。
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烧炉B细部图。
30.燃烧炉壳体。
图4为图2所示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D-D剖视图。
图6为调节阀25细部图。
252、调节阀体。
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汽化燃油行进方向,旋动旋柄251,可调节进汽空隙大小。
图7为定时装置中外套3上卡环4上升到顶柱2下方而被挡的示意图。
燃油汽化管243安装在汽化室内壳体241中,用铜管制成,靠近炉口的铜管成螺旋状,如图3所示。外套3顶部和内套20底部中间均有一通孔,活塞杆8从此通孔穿过。当弹簧5伸开时,其顶端顶在外套3顶部四周端面而将外套3顶起,从而可相对固定的内套20向上移动。进油管14用铜管制成。活塞杆8下端侧面备有外螺纹,四周有一轴台,活塞9安放在活塞杆8底端,轴台与活塞9之间装有固定套32,活塞9下方加装活塞垫,最后用紧固螺母10从活塞杆8底端套入并将其旋紧。定时装置中紧固螺钉31采用元宝螺钉。活塞9采用皮碗,其下方的活塞垫为皮碗垫。
权利要求1.一种汽化油炉,包括燃烧炉和油罐,其特征在于油罐A装有加压器,此加压器由壳体7、活塞杆8、活塞9、弹簧5、定时装置组成,其中壳体7底端呈开口状,安装在油罐A内,壳体7中装有活塞杆8,活塞9固接在活塞杆8底端,活塞杆8顶端伸出油罐A顶部外并装有手柄1,手柄1与油罐A顶部间的活塞杆8部分套装有弹簧5,所述的定时装置由内、外套20、3、卡环4和紧固螺钉31组成,其中内套20套装在弹簧5外,内套5底部中间有一通孔,活塞杆8从此通孔穿过,弹簧5底端位于内套20底部四周端面上,外套3套装在内套20外,外套3顶部中间有一通孔,活塞杆8从此通孔穿过,当弹簧5伸开时,其顶端顶住外套3顶部四周端面,外套3侧面沿纵向开有一狭长槽口,卡环4内侧有一凸台41,卡环4侧面还备有一带内螺纹通孔,卡环4套装在外套3上,其上凸台41伸入与其相对的外套3侧面的狭长槽口中,紧固螺钉31旋入卡环4通孔中,外套3可相对固定的内套20滑动,卡环4可相对外套3滑动,所述的加压器壳体7上方开有一进口,此进口装有单向阀门12,所述的燃烧炉B内装有汽化室24,输油管13安装在燃烧炉B下方,汽化室24由内、外壳体241、242和燃油汽化管243组成,其中内壳体241底端呈开口状,安放在外壳体242内,内壳体241下方开有一通孔2411内、外壳体241、242间留有空隙,内、外壳体241、242间的环形端面上分布有燃烧孔,所述的燃油汽化管243位于汽化室内壳体241中,其一端伸出汽化室24外与位于汽化室24下方并伸入燃烧炉B内的输油管13相通,燃油汽化管243另一端从汽化室24底部伸出经调节阀25再与汽化室24内、外壳体241、242之间的空间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化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器活塞杆8下端有一轴台,活塞9套入活塞杆8底端,并在轴台与活塞9之间加装一定位套33,最后用紧固螺母10从活塞杆8底端旋入将活塞9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化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8底端的紧固螺母10与活塞9之间加装活塞垫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化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时装置内套20外侧面沿纵向标有刻度201。
专利摘要一种汽化油炉。包括油罐和燃烧炉,油罐中装有加压器,此加压器由壳体、活塞杆、活塞、弹簧、定时装置组成。油罐注满燃油后,燃油从加压器壳体进口流入将其注满,又从其上端出口经输油管从燃烧炉下方流入汽化室中的燃油汽化管。使用时,点燃炉底燃油加热汽化管,其内燃油汽化后进入汽化室内外壳体间空隙,并在其上端面燃烧孔燃烧。燃烧过程中,加压器中燃油减少,油压下降,靠活塞杆上升调节油压,安全、可靠且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F24C5/18GK2118261SQ9220131
公开日1992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23日
发明者李国栋, 李恩承 申请人:李国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