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柴炉灶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6540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柴炉灶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燃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以煤、柴为燃料的炉灶芯中风室结构的改进。
现有的各种炉灶,包括许多锅炉,其炉栅上的煤层或柴层都为中间厚、四周薄,要求鼓风机吹向炉栅中间的风量应大于四周。而已有各种炉灶芯的风室大多都是空腔结构,不能保证炉栅中间获得较多风量,导致炉栅中间区域上的煤、柴因空气不足而燃烧不完全,热效率降低。由上海锅炉厂主编的《工锅技术》杂志总第15期上“链条炉横向配风不均匀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介绍采用加装导流板的方法,可改善风室的配风,提高燃煤的燃烧率。其导流板中间开有一扁口,并折成直角(见附


图1、2)。这种结构确实能改善配风效果,但其直角形状对进风阻力较大,风机利用率低,配风效果还不十分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风室的结构改进,为各种炉、灶提供一种能明显改善配风效果,提高煤、柴利用率的炉、灶芯。
本实用新型可按如下方案实现炉芯外体采用无上、下底的四块立板组成的板框形状,其正面侧板开有与鼓风机联接的进风园孔。本改进的要点是在板框正面内壁进风园孔的上、下方分别仰角安装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并与板框的两侧内壁构成矩形进风扁口风斗。
为了避免进入风室的空气向下逸散和冷却,在进风扁口的前方设置一向正面倾斜的斜隔板;在下导流板上端固定连接竖隔板,并与下导流板呈倒“V”型。炉栅上下落的炉灰可沿斜隔板下滑落到炉底。
本炉芯的上、下导流板、斜隔板和竖隔板,可以用机械方法连接成型,也可以用浇注方法一次成型,例如生铁浇铸或水泥浇注。
利用本炉灶芯制成的炉、灶,以及各种锅炉,由于加装了上、下导流板所形成的具有扁口状的风斗,进风直冲炉栅中间部位,使炉栅上的煤层或柴层配风效果更佳;由斜隔板和竖隔板产生的防空气向下逸散及对空气的予热作用,使燃煤或柴草燃烧更为充分,提高了热效率,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附图中,
图1、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导流板形状,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斜视图,图4是图3的A-A面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3、图4,由四面立板围成的板框1构成本炉芯外体,在使用中该板框上沿架置炉栅,板框1正面开有一园孔4,供鼓风机的风管进风。在板框正面内壁园孔4的上、下方分别以一定仰角焊有矩形上导流板3和下导流板5,它们与板框1的两个相对侧板构成进风风斗,风斗口呈矩形扁口6,仰角的大小由风斗扁口6的风力指向炉栅中间来确定。
在板框1内,有一块纵向向炉芯正面倾斜的斜隔板2与板框的两侧板紧密配合,在下导流板5上端焊有一块竖隔板7,并与下导流板5呈倒“V”形状,竖隔板7与斜隔板2下端形成一个出灰口8。这样既可防止从风斗进入的空气向下逸散,又起隔热作用,可使空气予热后进入煤层。炉栅下落的炉灰可沿斜隔板2经出灰口8落至炉底。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家庭、食堂、餐馆的各种煤、柴灶,也可作为锅炉的配件。
权利要求1.一种煤、柴炉灶芯,由四块立板围成的板框(1)构成该炉灶芯的外体,其正面开有一进风园孔(4),其特征在于板框(1)的正面内壁的进风园孔(4)的上、下方分别安装一块上导流板(3)和下导流板(5),并与板框(1)的两侧板构成具有矩形扁口(6)的风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柴炉灶芯,其特征在于在矩形扁口(6)的前方设置一块向正面倾斜的斜隔板(2),下导流板(5)与竖隔板(7)呈倒“V”形固定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炉灶中风室配风不良所提出的改进方案,其特征是在板框正面内壁进风圆孔的上下各安装有导流板,使风力直指炉栅中间区域,斜隔板和竖隔板防止空气向下扩散,并预热空气,可使煤、柴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热效率,可广泛用于家庭、食堂的各种以煤、柴为燃料的炉灶,也可作为锅炉的配件。
文档编号F24B1/195GK2216202SQ9520742
公开日1995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日
发明者丁其辉 申请人:丁其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