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两用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9108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暖两用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型窗式空调器的改进。
目前市场上的窗式空调器,虽然价格便宜,安装维护简单,但其噪声大,使用温度范围有限。而热泵辅助电加热的窗式空调器均采用电热丝,电热管作电加热器。前者耗电大,使用时不安全因素较多,后者虽然耗电省,使用安全,但在室外温度零摄氏度以下时,其制热效果较差,这两种制热方式都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进现有机件布局结构,降低噪声,并在热泵制热基础上,增加PTC电加热元件进行辅助加热,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热泵和PTC辅助电加热两者协调工作。使制热能力提高,使用温度范围扩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离心风叶与蒸发器之间安装PTC电加热元件进行辅助电加热。使用大圆角折弯形冷凝器和后围板、后面板连接,将压缩机、风扇电机、轴流风叶围护在内,构成整机外侧部分。冷凝器位于轴流风叶内侧。出风口采用下出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PTC电加热器不受外界气温影响,制热效率高,安全可靠,使用范围广。
2、通过微处理器自动控制,热泵和PTC电加热器协调工作。
3、通过冷凝器的热交换空气由正压改为负压,散热均匀,提高热交换能力。
4、压缩机、风扇电机、轴流风叶运转噪音被外侧部分隔离在外,使传入房间的噪音降低。
5、室内侧为下出风结构,空气循环合理,运转噪音低。
以下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本实用新型由冷凝器6、后面板1、轴流风叶2、风扇电机3、压缩机5、后围板4、底盘8、前围板16、离心风道9、离心风叶15、导风板13、PTC电加热14、蒸发器12、四位电磁换向阀7、面框11、外壳10等构成。大圆角折弯形冷凝器6和后面板4、后面板1连接固定,将压缩机5、风扇电机3、轴流风叶2围护在内,组成外侧隔离屏障。内侧部分由前围板16、离心风道9、离心风叶15、导风板13,PTC电加热器14、蒸发器12构成。冷凝器6位于轴流风叶2内侧,风扇电机3为双出轴结构,轴的一端固定轴流风叶2,另一端穿过冷凝器6,通向内侧部分,连接内侧部分离心风叶15。导风板与蒸发器间安装PTC电加热器14,其辅助电加热量为热泵制热量的1/3左右。PTC电加热装置上设置一次性和可复性温度保护器。
当空调器制热运转时,风扇电机3运转,带动两端的轴流风叶2、离心风叶15。室内侧的空气从面框11上部的进风格栅被离心风叶15吸入,先流过蒸发器12进行热交换,然后流过PTC辅助电加热器14被进一部加热,进而从面框11下部的出风窗吹出。由微处理器控制热泵和PTC电加热器两者协调工作,使PTC辅助电加热在室内需要快速升温或室外温度较低时开启,进行辅助电加热。温度越低,PTC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越大;当风扇停转,PTC电加热器的表温升至100摄氏度时,输入功率趋于零。并使PTC电加热器导通与压缩机启动时间错开,以避免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PTC加热装置上设置一次性和可复性温度保护器,使辅助制热运行安全可靠。其制冷原理同普通窗式空调器,不再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由压缩机、轴流风叶、风扇电机、冷凝器、四位电磁换向阀、离心风叶、蒸发器等构成的冷暖两用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a、在离心风叶(15)与蒸发器(12)之间装有PTC电加热元件;b、冷凝器(6)位于轴流风叶(2)内侧、冷凝器(6)、后围板(4)、后面板(1)将轴流风叶(2)、风扇电机(3)、压缩机(5)围护组成隔音屏障;c、内出风采用下出风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型电加热冷暖两用窗式空调器。在普通窗式空调器的基础上,将冷凝器置于轴流风叶内侧,使通过冷凝器的冷却空气由正压改为负压,使整个冷凝器散热均匀。冷凝器、后围板、后面板将轴流风叶、风扇电机、压缩机围护,组成隔音屏障,将外侧部分运转噪音由冷凝器隔离在室外。内侧部分采用合理的下出风结构设计。整机使用热泵辅助PTC电加热制热,使窗式空调器的整体性能大为提高。
文档编号F24F1/02GK2245187SQ9525069
公开日1997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7日
发明者周登利, 胡礼文, 李晓, 王霖, 孙雪飞 申请人:杭州东宝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