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1277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为了提高锅的换热效率,应当加大换热面积,不使火焰过早发散到空气中,另一方面,锅表面和火焰不宜暴露,防止风吹、对流和辐射散热。深圳“火王”燃气灶采用一组(三个)档火圈,有一定效果。这里的锅围不同于挡火圈,锅围是直接固定在锅的外围,间隙准确,高度优化,且可兼作燃烧室用。提供一种有助于燃烧,提高换热效率的装置,便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条易于弯曲的薄板,弯制出凸肋,凸肋的间距以标准铝锅周长之差选取为宜。材料可用金属,耐热非金属或复合材料。也可在外表涂敷绝热层。借助受拉时凸肋变形产生紧箍力。用锁钩钩入锁孔加以锁定。为使锁定牢固,可采用双排锁孔和锁钩。当另加凸肋时,弹力应由附加的弹性件如弹簧来产生。也可采用任何一种卡箍或腰带用锁扣。
锅围的高度这样决定锅围的下边沿与锅底之间的距离可选为0~+h或-h,前者仅作锅围用,后者兼作燃烧室用。锅围高度一般小于锅的高度,高度过小,效果将受影响。
锅围与锅之间的间隙T,要根据锅的大小和燃烧器烟气排放量计算,再试验确定,原则是不阻碍燃烧排气,而又使火焰和烟气不发散并被吸入锅围,按F方向,在间隙中流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是换热效率提高4%-10%,在开窗风吹条件下防止熄火,火焰更趋稳定。
下面以实施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图1是锅围主视图,为说明方便也表示出与锅和支架使用时的位置关系。
图2是俯视图。
图3是作为锅围兼燃烧室的情况,1-锅(辅助说明用,不是本方案的零件)2-锅围3-绝热层4-锁孔5-锁钩6-支架(辅助说明用,不是本方案的零件)7-凸肋8-燃烧室
h-锅围与锅底的距离T-锅围与锅表面的间隙F-火焰与烟气的正常流径从图可见,使用时,按锅的大小选择锁孔(4)的位置,拉长后用锁钩(5)扣入锁孔,使锅围紧箍在锅上,再把锅放在支架(6)上便可加热。一般情况,一种锅围可适用3~5个尺码的锅,如22cm,24cm……30cm,当然使用两个锅围更方便。常用的锅可以不拆下锅围,另一个则机动使用,兼作燃烧室使用时锅围与灶面可留一个间隙或钻一个观察孔,以便观察燃烧是否正常。当燃烧器供风受限制时,锅围表面可加工出二次供风孔。
这种锅围也有使用局限性,譬如,不适用于尖底锅和有嘴的壶。
权利要求1.一种锅围,是一个带状物,弯曲后成为筒状锅围(2),它具有随锅的外形而弯曲的柔性,具有可紧箍在锅外表的弹性,锅围与锅之间有保持间隙的凸肋(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围,其特征在于,锅围底边距离锅底之间的距离为0~+h或-h。锅围所用材料为耐热的金属、非金属或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围,其特征在于,其凸肋直接由板材弯曲形成,紧箍力由凸肋受拉变形产生,也可另加弹性机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围,其特征在于,锅围上有锁孔(4)和锁钩(5),组成锁扣,改变锁孔位置可满足不同大小受热器紧箍的需要。锁扣也可采用其它任何一种卡箍或腰带形式的锁定机件。
专利摘要一种锅围,它是一个耐热的、与锅壁之间保持有一个合理间隙的保温套,紧箍在不同尺寸锅的外表面。当锅围的下部位于燃烧器火焰的外围时,便兼作燃烧室。使用锅围可减少辐射和对流的热量散失,并可防止火焰发散,提高燃烧质量。节能约4%~10%。
文档编号F24C15/10GK2282146SQ9623631
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4日
发明者富晓雪 申请人:富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